軍校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積極開展革命宣傳,支持工農運動,進行了統壹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和北伐戰爭,成為國民政府的支柱。軍校師生在反帝反封建、國家統壹的鬥爭中,樹立了鐵的紀律,形成了精誠團結協作、愛國愛民、不怕犧牲的作風,這就是黃埔精神。軍校名將輩出,戰功卓著,在國內外影響深遠,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孫中山應該已經意識到,在此前反對北洋政府的“二次革命”、“護國運動”等事件中,他只能依靠地方軍閥來打擊北洋軍閥,導致了這些運動的失敗。因為地方軍閥只顧自己的利益,並不能真正幫助孫中山建立壹個理想的共和國。因此,孫中山需要壹支由他領導的能進行革命戰爭的軍隊。後來孫中山接觸了蘇聯人,他們想通過援助中國革命來推動社會主義。孫中山可能真的對社會主義制度產生了興趣,於是決定國共合作,結果就是中蘇合辦的黃埔軍校。孫通過保法運動看到“南北軍閥是壹丘之貉”,於是在中共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創辦了黃埔軍校。這些學生成為國民革命軍北伐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