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至廣州公路區內有20163線,橫貫東西,漓江“鉆石水道”縱貫南北,水陸交通十分便利。1986以來,共建成村級四級公路69公裏,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建成村委會辦公樓17棟,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其中,15個村委會建設了兩層辦公樓,實現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村辦公樓,建立了首個村級“數字村”示範點,實現了鎮村信息在線。旅遊鸚鵡碼頭、8000多平方米停車場的建設,以及鎮內主要街道水泥路二期鋪設,完善了城市基礎設施。2003年被列為自治區重點建設鎮。現有農貿市場占地8605.6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攤位300多個。是陽朔縣鄉鎮市場中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市場。二期水果、糧食、建材專業批發市場已融資800多萬元,目前正在建設中。每周二、五、六有超過65438+10萬人參加交易會。該鎮開通了鎮IC卡電話,建成並開通了聯通通信基站和小靈通電話,鎮電腦上寬帶網。電話數量達到1300,84個自然村實現了電話通。廣電實現有線電視聯網,新增19個頻道,電視覆蓋率超過90%,有線電視用戶1300戶。
全鎮現有初中2所,小學16所,教學點3個,在校生5164人,教職工358人。全鎮有1中心醫院,50個醫療點。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內外著名景點東崀山、新開的林大木石林、待開發的矮山溫泉等。漓江下遊18公裏處是中外著名電影《劉三姐》的外景拍攝地。您不僅可以欣賞美麗的自然景觀,還可以體驗劉三姐的歌唱、釣魚表演、儺舞表演和壯族婚禮習俗等豐富的當地文化。
福利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這是壹個古老的文化城鎮。是自治區知名的群眾文化藝術之鄉(1998全國民間藝術之鄉,桂林市社會文化先進鄉,2000年全區群眾體育先進鄉)。壹年壹度的“五·八”傳統節日是當地的民俗節日之壹。全鎮有10個龍獅隊,40個業余民間藝術隊,10多個其他文化體育隊,20多個文化活動娛樂室。
福利鎮位於縣城以東8公裏,漓江北岸。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憲清年間就有人居住。因為荔枝在森林裏,村舍就藏在裏面,所以取名福裏村。到了宋代,鎮東北狼山下的黃島街興盛壹時。後來因為這個,陸路水路暢通,上接桂林,下接梧州。居民搬到這裏,逐漸成為壹個鎮。明代,馬山衛建在該村東北的馬山腳下,故有馬山景區加田洲之稱。清道光遷老街(天後宮後),改富力圍。1926年,其諧音改為富力威。
福利鎮歷史悠久,依山傍水,人傑地靈,士光棍眾多,文化傳統很高。建築上是原來的三街九井十八巷三宮兩廟壹塔。據記載,這些建築古色古香,工藝精湛。屆時,鳥瞰壹番,便有了“古鎮隱於深山,清風倚門”的韻味。可惜的是,由於時間序列的遷移和歲月的滄桑,這些古建築大多因天災人禍或年久失修而毀於壹旦,所剩無幾。福利的文化傳統還表現在畫扇的制作上,有著悠久的制作畫扇的歷史,被文化部授予“中國畫扇第壹鎮”的稱號。福利裏有很多家庭從老到小都畫畫,孩子會畫扇子,還有很多“農民畫家”。
每年農歷五月初八是福利鎮的傳統民俗節日,流傳了200多年。5月8日,街上各家各戶的親戚都談戀愛扶老攜幼趕上了會。主人熱情好客,設宴款待。在每家每戶的菜單裏,有三道菜是必不可少的。這三道菜是茄子辣椒苦瓜瘦肉餡。
美麗的風景和人文傳統的福利正越來越被外界認可。劉姐的電影大部分都是在福利鎮拍攝的。央視也曾多次報道福利的文化和風景。央視《走進廣西》攝制組也來福利采訪了“陽朔畫扇第壹人”趙巧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