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應該慶祝愚人節嗎?
隨著三月的離去,又壹個西方節日隨著四月向我們走來,這就是愚人節。
愚人節,也叫愚人節,是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的傳統節日,當然現在也落戶中國了。愚人節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關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壹種觀點認為,這種習俗起源於印度的“釋俗節”,規定每年的3月31日,各年齡段的人,不分性別,都可以互相開玩笑,互相愚弄,以此娛樂。更普遍的說法是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決定采用壹種新的紀年方法——格雷果歷,以1月1日為壹年的開始,改變了以往以壹天為新年開始的歷法。在新歷法實行期間,各地許多頑固的保守派仍然沿用舊歷法,拒絕更新。他們仍然互贈禮物,並在4月1日組織活動慶祝新年。支持新法律的人對這壹反常舉動大加嘲諷。4月1日,他們給頑固派送假禮物,請他們參加假慶祝會,並把這些被愚弄的人稱為“四月愚人”和“魚餌中的魚”。後來他們在這壹天互相愚弄,久而久之就成了習俗。這個節日在18世紀傳到了英國,後來被英國移民帶到了美國。
在愚人節,人們經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裝飾房間。典型的傳統做法是裝修壹個假環境,可以把房間裝飾成聖誕節或者元旦的樣子。客人來了,祝賀“聖誕快樂”或“新年快樂”,讓人覺得別致有趣。
4月1魚宴。也是獨壹無二的。彩宴的請柬壹般都是紙板做的彩魚。餐桌用綠色和白色裝飾。中間放壹個魚缸和壹個小魚竿。每根魚竿都綁著綠色絲帶,掛著給客人的禮物——要麽是精致的賽璐珞魚,要麽是裝滿糖果的魚籃。不言而喻,魚宴上所有的菜都是魚做的。
愚人節聚會上還有做假菜的習俗。有人曾經描述過壹個典型的愚人節食譜:首先是壹個“沙拉”,生菜葉子上蓋著青椒,但揭開葉子後,才發現底下原來是壹個牡蠣雞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實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鮮蘑菇;從那以後,就有了用蟹肉偽裝的烤雞和埋在番茄沙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晚餐後,客人還可以從藥丸盒中取出糖果。
但是,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就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謊言捉弄對方。有些人把他們的錢包用細線綁在街上,在黑暗中拉線的另壹端。壹旦有人撿到錢包,他們就會把它拉走。還有人把磚頭放在路中間的破帽子下面,等著看誰來踹。孩子會告訴父母,書包上有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大人們俯身去看的時候,會喊“愚人節快樂”。笑著跑開。總之,在愚人節那天,動物園和水族館也會接到很多打給魚先生和程利昂先生的電話,這往往會導致工作人員為了減少麻煩而切斷電話線。
說了這些關於愚人節的趣聞,接下來我想說的是中國人是否應該有自己的愚人節。過去,每當壹個節日到來,尤其是壹個從西方傳來的節日,中國人總是會引發壹場大討論,如聖誕節、父親節、母親節、感恩節、愚人節和情人節...壹般有兩個極端,壹個是堅決反對,壹個是強烈贊成。
反對者認為我是中國的鐵桿粉絲,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和遼闊疆域的人類文明沒有必要去參加妳們的“洋鬼子”節。慶祝這些節日被稱為短視;甚至被稱為背叛祖國。另壹方面,隨著這些節日的入侵,會腐蝕經濟,甚至顛覆政治。到時候我們中國肯定會形成“國不成國”的局面。此外,中國自己的節日和文化也面臨滅絕的危險,比如中國自己的情人節。現在的人們,尤其是年輕壹代,都知道二月14是祭奠戀人的日子,農歷七月初七。
但是很少有人記得它的起源和意義。
支持者認為,當今世界是壹個開放的世界,我們擁有的東西可以傳播給別人,別人擁有的東西可以還給我們。況且中國已經加入WTO,這本身就意味著中國開始被納入世界大家庭,沒必要把幾個節日看得太重。現在的人都很忙很累,平時不能放松。多幾個節日會給他們更多增加幸福感的機會。另壹方面,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已經很累了,就連所有節日中最隆重的壹個——春節,也變得越來越不“年”了。在這種情況下,來幾個國外的節日會給妳壹種新鮮感,真正給疲憊的人壹個休閑。
其實魯迅先生在上個世紀就給了我們壹個明確的答案,那就是“拿來主義”。我們不拒絕外國的好東西,但也不照搬。我們應該拋棄無用的東西,消化吸收它們。只有做好“促”和“棄”,才會立於不敗之地。節日如此,文化也是如此。尤其是在當代中國和世界的大背景下,閉門造車是最愚蠢的事情。另壹方面,從近年來的南聯盟到阿富汗,再到正在進行的伊拉克戰爭,我們也應該看到威脅依然存在。在吸收的同時,也要防止文化的同化和入侵。
黑格爾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麽我們為什麽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呢?
中國人應該慶祝愚人節嗎?
★★★★★
學生在線:中國人應該慶祝愚人節嗎?
其實魯迅先生在上個世紀就給了我們壹個明確的答案,那就是“拿來主義”。我們不拒絕外國的好東西,但也不照搬。我們應該拋棄無用的東西,消化吸收它們。只有做好“促”和“棄”,才會立於不敗之地。節日如此,文化也是如此。尤其是在當代中國和世界的大背景下,閉門造車是最愚蠢的事情。另壹方面,從近年來的南聯盟到阿富汗,再到正在進行的伊拉克戰爭,我們也應該看到威脅依然存在。在吸收的同時,也要防止文化的同化和入侵。
[詳細信息]> & gt;& gt評論
東方白樺:愚人節,我們需要這種幽默嗎?
中國人需要幽默嗎?答案是肯定的。但中國在中國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美國人覺得好笑的東西,中國人不認可。那麽,起源於西方的愚人節是我們生活中需要的嗎?愚人節起源於嘲諷保守的人。今天,它已經演變成壹種文化娛樂,是在緊張的經濟鏈條運行中放松身心的壹種手段。愚人節,說得好聽壹點,就是壹個讓人放松的玩笑。燦爛的笑容,快樂的笑容,放縱的笑容,都會讓人受益。但有些人鬧大笑話,傷及無辜,造成傷害,更有甚者,造成仇恨,留下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