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去過武寧做客,吃過武寧老家宴席的人,都會很欣賞這道獨特而濃郁的山野菜。不註重大魚大肉、全雞全鴨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都是用山區的土特產做的,黃豆腐絲,糖炒麻餅,糯米雪花球,臘肉堿水餅,木耳米線皮等等。尤其是餐桌上的第壹道菜——八寶什錦湯,最後壹道酒——玲瓏珍珠丸,它的色香味讓人更加清香,久久難忘。
“八寶什錦湯”以“八寶”命名,實則由八種以上組成。其制作方法是從宴席上取少許生食,剁成茶色或碎末,根據其火候放入鍋中煸炒至七成熟,然後加入高湯煮沸,出鍋時加入熟花生粉、油渣粉、荸薺丁、蛋清、澱粉、蔥花和調料。它的味道就不用說了,就是看著這個碗裏的顏色,紅色、黃青白、黑色,五色俱全,就能讓人食欲大開,口水直流。看似普通的湯,有三點很難掌握:壹是選料要求肉、軟、硬、色相結合;二、炒菜,炒油要香而不燥,泡水的人要嫩而不生,炒菜的順序要根據原料來定;第三,鍋煮好了,少了就變成清湯,渣沈到底不浮,既不爽口也不美觀。太濃的話就是糊狀,入口難咽,濃稠無味。熟不熟,要靠大量的練習,產生微妙的感覺。
傳說九宮山腳下的金雞坡前住著壹位農民。老兩口心地善良,勤勞樸實。他們有四個兒子。父子二人耕種幾畝山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雖然起早摸黑,頂著風雨拼命幹活,卻應付不了沒完沒了的徭役,交不完的地租和田賦,壹年到頭辛辛苦苦,難得有溫飽。這壹天,老兩口把四個兒子叫到跟前,說:“與其和家人在壹起,饑寒交迫地死去,不如各奔東西,尋找自己的活路。如果妳能找到壹個,那就認為上帝開了眼了!”老人說完,給了每個兒子壹個農具和壹袋幹糧,含淚揮手,反復叮囑:“走!如果妳有前途,三年後除夕夜再來,記住!記住!”四個兒子含淚告別年邁的父母,去尋找自己的生計。
轉眼間三年過去了。這壹天,是除夕,富貴人家,雲蒸夏薇,通明;可憐的人,鍋空竈冷,孩子哭得傷心。老人家的飯菜早就沒了,只剩下壹點土豆粉。就加點南瓜幹,煮壹鍋糊,算年夜飯。老兩口坐在壁爐前,正準備吃飯,門外突然傳來壹陣笑聲。四個兒子推門進來,後面跟著四個身強力壯、衣著樸素的山姑娘。走到老人面前,恭恭敬敬地叫了壹聲“爸爸”“媽媽”,然後跪了下來。老人又驚又喜,壹家人含著淚慶祝團聚。
四個兒子相繼講述了外出謀生的故事後,老人嘆了口氣說:“家裏除了壹鍋土豆泥,什麽都沒有。我們就吃壹點,明天再說!”四個兒子壹聽,趕緊向媳婦們示意,只見他們從籃子裏拿出蘿蔔、大蒜、豆腐、雞蛋、蘑菇、銀耳、黃花、玉米粉、蕎麥面、野雞、兔子等等。媳婦說,大家做了壹道菜,孝敬父母,慶祝春節,祝賀全家團圓,請父母品嘗。老兩口看著兒子兒媳,笑得合不攏嘴。很快,八盤熱騰騰、香噴噴的菜肴擺上了餐桌。為了避免品嘗食物引起的兄弟姐妹間的不和,老人把八個菜都倒進了土豆泥裏,說:“窮人不講究幾個菜幾個碗,燉壹鍋就行了。”之後,他用鍋鏟把整盤菜砸碎。他壹邊攪拌,壹邊說:“這叫八味調和,壹鍋好菜。妳中有我,我中有妳,既能滿足食欲,又能充饑。窮人是幸福的。叫它‘八寶什錦湯’!”後來成為武寧民間宴席或家宴上的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