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濤
海川品車和路邊停車場
投資者
2020年的年假,我從沒想過會這麽長,而且是3月中旬...
在我42歲的人生中,好像從來沒有過這麽長的春節假期。記得1986年寒假下了壹場大雪,差不多有半米厚,把我們老家的地下水管凍住了,然後家家都要提著塑料桶到樓門口的消防車上接生活用水。學年似乎推遲了壹個多星期。我記得全樓的小朋友開心的打了好幾次雪仗。有了釘釘和在線教育,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了。
即使是2003年的非典,作為廣州的東北居民,似乎也沒有受到影響。記得那年我從老家飛回廣州,剛下飛機就收到雜誌社同事的短信,告訴我廣州有疫情,讓我晚點回來。我說我當時剛下飛機,剛參加工作。對我來說,3000多元的飛機票是壹筆不小的數目,我沒有吝惜自己的生命去立即買票。直接去租的房子就行了。現在想想,那時候我還小,無所畏懼,不計後果。如果我是現在,我會毫不猶豫的買票,這可能是成熟。當時小區還沒有封閉,不管是租戶還是住戶,都是壹種待遇。現在看來,之前提倡的“租售同權”真的是九牛壹毛。中國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似乎已經為自己做出了很多成績,想想還是挺神奇的。
其實非典的時候人們根本不關心廣州。我清楚的記得那時候的公交地鐵上戴口罩的人很少。偶爾戴口罩的壹兩個人壹定是香港人,就像現在歐美,戴口罩的人很少。我說這話並不覺得自豪。17之後,當全國人民都乖乖戴上口罩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中國社會的集體進步。而我們從非典中吸取的教訓,因為經歷過,所以更懂得尊重規則,而這些也減少了很多潛在的感染和傳染的機會,全社會的堅守也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約束力和執行力有多強。基於此,我相信,未來10到20年,世界將屬於我們。
這次在新冠肺炎,我屬於壹個比較早開始警覺的人。學醫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很多,壹般加起來差不多有幾十個(高考那年,我的第壹誌願是醫學院,可惜沒考上),包括北京,上海,Xi,天津...從他們的交流中,我開始告訴親戚朋友,很早就開始囤積口罩,減少外出。並且在幾個關系密切的媒體群裏,提醒所有工作中遇到的朋友,期間也被說是造謠,但我想清白。我把通知通知妳了。至於妳怎麽想,不關我的事,因為妳跟我沒有親戚也沒有理由。
說起來,血緣真的很奇妙。很多時候,它離妳很遠,但在某個時刻,與妳關系最密切的,恰恰是血脈的匯聚。我想在這種疫情下,大家都看到了世界上太多的溫暖和親情。當生存變得無比珍貴的時候,妳最想和誰在壹起?壹定是家人。在我工作的這個汽車傳媒行業,基本上每天都在飛。平時,我和家人在壹起的時間不多。老婆每年都會記錄我出差的時間,記得最多的壹年是291天出差。如果排除公休日,我壹只手就能數完能待在家裏的日子。我想在過去的十年裏,大多數中國人和我壹樣忙碌。這是。工作快,賺錢快,努力趕上時代的發展,生怕被淘汰,但是這次疫情給了我們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度過余生。
是的,經歷了這次疫情,我們都會反思自己的人生。這些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這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
我期待疫情過去的那壹刻,我會擁抱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多陪陪家人,做我壹直渴望卻沒做完的事,真正享受生活賦予我們的有限時間,我會的...妳呢?
李耕
汽車情報主編
《車加壹》《走吧耿叔Vlog》、
“上車吃菜”創始人
2002年進入汽車傳媒行業的時候,真的沒有在家呆過那麽久。每天規律的生活節奏,其實已經讓妳的體重減輕了。自從孩子開始上網絡課,終於有機會壹直陪著他們,壹起感受久違的校園生活節奏。這段時間,我深深體會到了家庭和健康至上的道理。同時,朋友們的“雲聚”和“雲酒局”也進壹步促進了他們之間的關系。以前被快節奏的工作狀態推著走,現在終於可以慢下來感受生活中其他同樣美好的事情了。
隨著車企紛紛開始各種“雲發布”,工作狀態也在慢慢恢復,工作節奏也變得更加合理。事實上,雲發布的效果可能比以前的線下發布會更好,避免了邀請媒體時只關註壹件事的尷尬,降低了接待媒體時照顧不周的風險,在活動執行中節省了大量費用,擴大了發布信息的傳播,提高了企業與媒體的溝通效率。疫情過後,很多之前的營銷策略可能會被顛覆。某種程度上,優勝劣汰之後,整個汽車行業可以輕裝上陣,健康發展。
李可
FREECAR汽車創始人
《測試世界輪胎測試報告》中文版主編
50天,50天!我現在還滯留在湖北十堰。在過去的50天裏,基本上不可能離開社區。食物都是網上買的,保安送上門。這裏的嚴控程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嚴格。也可以說是經歷了所謂的“戰時狀態”,仿佛壹切都處於停滯狀態,壹切都是防控風險的努力。
因為附近壹個區域有大量東風系統的人口,所以武漢的東風總部之間有壹些傳染。所以我們十堰市是嚴格控制的。時至今日,仍然沒有明確公開的指令。我覺得嚴控越久,後遺癥越多,馬上就要開了…
這也是我人生中最長的壹個春節假期。這種假期是強制性的,沒有選擇。既然別無選擇,那就順其自然吧。幸運的是,有了大家庭,我們可以更充分地交流。這期間我更多的時間是和家人交流,做飯,運動,很難安靜下來。
除了在家開各種在線交流電話會議,我業余時間喜歡做的壹件事就是教老壹輩人怎麽玩智能手機。只要他有求必應。不可避免的是,他們很少主動要求。什麽怎麽升級軟件,怎麽玩微信,怎麽刷Tik Tok …
微信支付寶的所有便利都是通用的…
只要父母開心,就是我們作為孩子最大的幸福…
也許只有這種“流行病”才能讓我們長久地與家人在壹起,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意義,理解生命的意義。
玉蘭花盛開,萬物復蘇,國內疫情逐漸被遏制,預示著開工之日不遠了。歐美相繼爆發大規模疫情,F1澳洲站也受到影響。各國大門緊閉,簽證失效。這壹切都預示著經濟危機的開始,疫情的後遺癥才剛剛開始。
最後,衷心祝願大家健康平安!
李子
李楠工作室創始人
《李楠說》的主播/制作人
壹場疫情,我們看到了中國應對大規模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資源的應急調動,以及基礎儲備。對於滿天飛的我們來說,壹切都停止了,但我們可以冷靜的思考,回歸,嘗試,找回自己。我們是什麽...?
趙冉
後燃理論的創始人
雖然疫情還沒有正式結束,但是經過這些經歷,很多人已經開始重新調整對生活的態度。壹個比較現實的問題是短期內消費觀念的轉變——在大災難面前,日常的儲蓄突然顯得至關重要,所以短期的消費行為肯定會在剛需與否之前做出選擇。
春節過後,有人預測疫情過後汽車市場可能會出現報復性消費行為。我覺得不太可能。就像我剛才說的,理性消費短期內會讓換車變得非常謹慎。
當然,壹些沒有買車的普通人,在這次疫情之後,可能會加速買車的計劃。當妳身臨其境,親眼看到沒有車帶來的種種艱難險阻時,妳勢必會更加努力地為自己和家人買壹輛既能提高平時生活質量,又能在關鍵時刻抵禦風險的車。
張琪
北京交通廣播電臺的《汽車世界》
制片人和主持人
從大年二十九臨時撤回家人的出行計劃,到大年初三匆忙要求回京開始隔離,壹切發生的太快,我壹直很疑惑為什麽組織要我們早點回來開始隔離。我以為武漢封城會安全很多,可是壹周過去了,兩周過去了,復工壹周壹個月。到現在為止,已經連續兩個月沒有嘉賓坐在直播間了。這是多麽的空虛和無奈。空虛來自於客人座位的缺乏。即使同壹個客人在打電話,也不如坐在對面眼神交流來得實際。
很少吃午飯沒有社交,或者直接飛到機場去另壹個城市活動然後晚上飛回來。和其他講師相比,我加入汽車圈的時間很短,但這幾年,我都快生病了。汽車媒體人的節奏比較忙,有時候甚至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大家休息休息休息休息,是難得的防控期!
除了汽車圈的新聞,在朋友圈看到汽車人的生活,特別開心。比如,詹洲的廚藝每天都讓人贊嘆。李楠的早期生活不是為了拍戲,而是為了他的兒媳,作為壹名公共汽車司機,以及生活在當前疫情中的媒體人。他們的生活變得如此簡單、美好和居家。有時候,身體走得太快,忘記了我們想要什麽。有時候,只有放慢腳步,才能知道生活的美好在哪裏。
金俊
《節流到底》主編
這個春節真的很奇怪,計劃好的行程被壹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打亂了。雖然老老實實待在家裏,但生活並不無聊。反而身邊很多故事耐人尋味。從來沒想到口罩也成了“硬通貨”,測溫成了日常必需品。但只有這兩種,就導致了很多怨氣,比如造假,拒絕檢測強行闖卡,有字就拳腳相加,故意在公共設施上吐痰。可以說,雖然大多數人的自律提高了這個社會的安全感,但是培養和引導公民的素質和責任感並不比“促進經濟”更容易。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那些長途跋涉隱瞞病情或不顧隔離要求外出的跑者的心態可想而知,但極端自私和危險的行為是難以接受的,有些人理應受到道德甚至法律的審判。
說到跑步,這個時候出門不僅需要身體上的挑戰,更需要精神上的刺激。戴著口罩跑步的那種令人窒息的快感,以及為了躲避行人而做出的各種緊急變道,都是前所未有的。現在,路上開始堵車,在門口走來走去的老大爺摘下了口罩,超市裏的人群越來越密集,城市裏的公園裏春意盎然,復蘇跡象明顯。似乎壹切終將過去,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鼠年發生的事情。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