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萬斤田雞只是全國養殖戶的壹小部分。全國至少1億斤,直接損失以全國為單位,6543.8+0億起步。
青蛙養殖在野生動物養殖中占比最高,數量僅次於甲魚。中國每年吃掉的青蛙重量應該是幾億斤,也就是14元/斤*1億斤=14億元。這還只是農批價,價格已經比較低了。如果是市場價,應該在18元/斤左右,餐廳價格賣到32元/斤。所以,壹算,幾十億絕對是有的,這個損失其實會坑到每壹個農民。
如果餐館和攤販只是砸了他們手裏的貨,那麽所有的養殖戶都血本無歸,還損失了消毒藥物、場地建設、供氧機、圍網等方面的投入。,就算不算人工成本,農民多耕種壹畝地,除了青蛙,肯定損失6萬多。
第二,如果無害化處理計劃真的啟動,農民會對前期的政策宣傳和壹些扶貧項目產生排斥。
農民之所以能養殖各種野生動物,拿到養殖證,不是因為盲目投資自己,而是響應了之前的政策。具體例子有:
五年前,A市認為是時候發展壹個項目作為支柱產業,然後在考慮了很多產業後,選擇了青蛙養殖;然後A市有五個縣,經過幾個縣的考察,決定B縣開展青蛙養殖扶貧項目;實施期間,B縣找到選種專家、育苗專家、青蛙養殖專家、水產防疫員、扶貧公務員等。,並花了三年時間向老鄉推廣養蛙項目,直到全縣5000對65438+10萬戶選擇養蛙。
實施後,從縣級到市級,開始找渠道推青蛙的銷售;公務員在跟著壹些酒店?提點什麽?,在網絡與其他電子商務?銷售?在壹些視頻平臺,與青蛙相關的菜單被瘋狂刷屏,於是壹個養殖產品被推送給貪吃的貓,然後通過各種渠道銷售。其間甚至教壹些各地的攤販如何殺蛙、剁蛙,讓壹些無知的家常菜高手學習這類美食。
這樣壹個往往以五年為期限的政策的實施,壹度被禁止,無數人的努力打在了水漂的面前!這些辛苦的養殖戶只有少數人看過,大部分人都會質疑如果被禁下次養什麽。
第三,餐飲的影響不會太大,但檢疫和采購渠道需要加強。
餐飲行業沒有錯。最多就是少了壹個菜單,以後可以慢慢補,只要不掛。遊戲?我們的門店基本不會受到影響,因為現在重新開業的商家基本都能接到報復性消費的訂單。2020年可能會苦壹點,沒有外債的還能活下去。
壹般來說,青蛙是否可以養殖只是壹個提議,並沒有明確禁止;壹些地區的壹些領導想提高政績?壹刀切?秋後算賬。
農民不要沖動。在目前的法律狀態下,不做過激行為(直接無害化處理,砸場地,破壞自己的養殖設備等。).大概率不會取締,等待政策最終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