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虹橋,依山傍海,是東海明珠,有著鐘靈的婉約精神。位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北雁蕩山南麓,東臨樂清灣深水港,南接甬臺溫高速,西南接溫州機場,60公裏。全鎮面積57平方公裏,轄6個辦事處、59個行政村、8個居民區,總人口9.87萬人。
虹橋鎮是“溫州模式”的發源地之壹,以“天下第壹”著稱。改革開放以來,勤勞富裕、能做生意、造福工人的虹橋人抓住機遇,銳意進取,率先進行市場化改革,發展家庭工業、專業市場和個體私營經濟,率先進行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為重點的企業制度創新,形成了以私營經濟為主體的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 以股份合作制為特色,以商品市場為支撐,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踐中,開辟了壹條獨特的區域經濟發展道路。
幾年來,在全鎮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7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0元,財稅收入2.5億元,外貿出口總額9.2億元。國民經濟綜合實力在浙江省百強鎮中排名第36位,在溫州市30強鎮中排名第6位。它是壹個省級中心城鎮。
虹橋鎮現有工業企業2000多家(其中股份制企業431家),產業門類齊全。除了電子、塑料、機械、食品、儀器、服裝等六大主導產業外,近年來還興起了摩托車、節日燈、衡器、汽車零部件等新興產業,2003年工業總產值達69億元。電子元器件是支柱產業,占工業總產值的50%以上,是中國的“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虹橋鎮擁有東、南、西、鹹陽、西溪五個工業園區,占地46萬平方米。這五個工業園區已成為設備齊全、服務完善、管理有序的經濟增長功能區。
虹橋因其良田和縱橫交錯的水網而被稱為“浙南糧倉”。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的效益農業得到大力發展,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農業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40%。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和糧食自給項目列入省級建設項目。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和規模經營的發展,大大提高了農業的經濟效益。隨著糧食市場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培育了壹批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生產基地,紅豐糧油集團公司被列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之壹。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東街村被評為浙江省小康示範村,尚濤村等10個村進入樂清市50強村前列。
虹橋鎮現有專業市場18個,貿易觸角覆蓋全省各地。近年來,註重培育和發展“名牌”市場,形成了虹橋商貿城、綜合市場、木材市場、農貿市場等專業市場,集市貿易成交額22億元,首都科技市場、郵政通信、房地產、交通運輸、金融保險等得到進壹步發展。
作為溫州城鎮化試點鎮,以改革為動力,以科學規劃為主導,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鎮框架不斷擴大。現在全鎮已經形成了三環兩縱壹國道的立體交通圖。科學、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事業也取得了新的進展,體育活動走向社會化,被國家體委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稱號。
近年來,該鎮把創建文明鎮作為各項工作的總載體和抓手。圍繞建設現代化小城市的總目標,該鎮進壹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實施“五大戰略”和“壹二線三環四區”工程,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有力地引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