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壹個城市,壹般都會去名勝古跡和所謂的地標。其實了解壹個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它的菜市場。用我的話說,我和這座城市有著不解之緣。名勝古跡都是西裝革履,衣冠楚楚。但菜市場是撐不住的,想撐也撐不住。”
推薦3部與都市菜市場相關的紀錄片。
這是壹部由中國人拍攝的關於菜市場的紀錄片。
這個節目是壹位名叫殳俏的美食家和當地的朋友參觀菜市場。城市煙花,最美的菜市場。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城市裏,是最真實的煙火。熙熙攘攘的討價還價聲,琳瑯滿目的食材,偶爾傳來的小哥哥們的喊叫聲,都是城市裏的人情。
紀錄片帶我們走過大理、上海、鹿特丹和日本...
在大理鎮的街道上,沒有行色匆匆的行人,但每個人都在放慢腳步。陽光灑在街上,走過擁擠的菜市場,享受春天大自然的饋贈。壹切都處於最佳狀態。
初春的上海,鮮筍悄然上市,是南方特有的美味。鹹鹹鮮熱,是最美的春天。
除了中國,紀錄片的視線還轉向了時尚之都米蘭,關閉的築地市場,巴塞羅那蔬菜市場之旅,以及鹿特丹世界上最酷的室內蔬菜市場...
松露的世界,是烹飪世界上最昂貴食材的最原汁原味;築地魚場,曾經是亞洲最大的海鮮市場之壹,即將搬遷。
如果有機會再去昆明和大理旅遊,壹定要去那裏的菜市場。都說在昆明磚新農貿市場,只有妳沒見過的菜,沒有妳買不到的。
了解壹個城市最好的地方是它的菜市場。
這部紀錄片講的是世界各地菜市場的風俗。巴塞羅那、布達佩斯、都靈、赫爾辛基、裏昂、阿姆斯特丹的蔬菜市場...15歐洲城市都在這裏。
菜市場有壹個城市最接地氣的壹面,有最真實的故事,有生活中最純粹的人情味。
通常壹些嘈雜的聲音突然變成了生活的本來基調,煙火味不是浪漫,是生活。
由於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紀錄片中呈現的很多食材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沒有亂七八糟,而是故事感十足。
在都靈的店裏,熱情的攤主會介紹各種蘸料和好吃的食材;在裏斯本,也有甜甜的栗子,栗子的甜品也出來了;在阿姆斯特丹的現代農貿市場,西紅柿變得特別可愛。
3.書店和菜市場
書店,充滿了智慧和情懷,是人類的理想,是這個亂世的壹片凈土。菜市場裏洋溢著溫暖和生命,煙火氣和簡單生活的真實寫照。
什麽時候會讓妳開心?可能是壹本好書,也可能是媽媽做的壹桌菜。
我們可以選擇用書來治愈自己,也可以選擇壹個色彩活潑,香氣四溢的菜市場。
紀錄片拍攝了杭州、長沙、上海、昆明的“書店”和“菜市場”。有的書店裝修精美,有的書店位於菜市場。
紀錄片的開篇是杭州的“曉風書屋”,“書屋多優雅,像穆曉風”是曉風書屋的交叉鏈接。房間裏的書墻上掛著豐子愷先生的畫,與門遙相呼應。對於杭州來說,它也是至今存活下來的最“古老”的獨立書店。
上海還有壹家時髦的“橋本智哉書店”,它位於新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的壹棟歷史建築裏。它延續了橋本智哉書店的“生活方式建議”,以“美育”為主題。第壹層是“掌握知識”,第二層是“磨練美的意識”。
昆明的“呂波圖書館”位於長沖山腳下,有壹個獨特的自然歷史主題。
在書店和菜市場的對話之間,第壹時間想到的是復旦舊書店。(可惜現在關門了。)
菜市場旁邊破舊的樓房裏,壹人多高的二手書墻如同迷宮,樓梯嘎吱作響。沒有空調,只有吊扇慢慢轉動。二樓的屋頂很低,壹不小心,頭就會和屋頂親密接觸。上個世紀的很多書,發黃的書頁,壹些破書,都是年輪的聲音。
看這部紀錄片,妳可以找到久違的寧靜。
希望上海能早日實現菜市場自由。普通人想要的只是壹日三餐和安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