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遭受挫折時成為總統的普京如此熱衷於“回顧”,顯然是在表達他的強烈想法:重新建設壹個強大的俄羅斯。普京曾說:“我有壹個夢想,有壹天俄羅斯人可以說,‘我為出生在俄羅斯而自豪。’“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厚重的歷史積澱、前人創造的文明和體現的智慧,讓普京相信俄羅斯會再次變得強大。
80年代中期開始推動蘇聯解體的勢力,就是從否定蘇聯歷史開始行動的。蘇聯解體後,面對俄羅斯國力和影響力的急劇下降,如何看待蘇聯的歷史成為整個社會無法回避的話題。毫無疑問,普京在這個問題上有著強烈而敏銳的歷史感,壹些傳記作者甚至將他的歷史感稱為“蘇聯情結”。
普京的“蘇聯情結”可能與他的個人經歷有關。年輕時,他在蘇聯克格勃工作了16年。1998他出任俄聯邦安全局局長後,查閱了自己的檔案,發現當年對上司唯壹的負面評價就是:“缺乏恐懼。”蘇聯解體前後,普通民眾對克格勃印象不好。普京上臺後,采取各種措施試圖恢復克格勃的聲譽。2001,1年2月,他專門在俄羅斯國家機關工人節召開新聞發布會,鼓勵安全機關工作人員不要羞於自己的身份,而要“擡起頭來,做壹個男子漢”,並以壹個經歷過的人的身份發表了講話,說:“談到歷史,我們不必感到羞恥,而應該為英雄們和他們的成就感到驕傲。”2004年9月,位於莫斯科市中心盧比揚卡廣場的克格勃鼻祖捷爾任斯基雕像在被拆除13年後,經普京批準得以修復,並舉行了隆重的儀式。5438年6月+2006年2月,普京在克裏姆林宮舉行盛大宴會,慶祝俄羅斯安全機構成立89周年,並在講話中自豪地宣稱:“在俄羅斯國家安全機構的歷史上,有許多輝煌的時刻,展現了真正的英雄主義和勇氣。”
作為俄羅斯總統,普京如此重視蘇聯的歷史,源於愛國主義和深遠的政治戰略。從這個角度看,其“蘇聯情結”本質上是壹種愛國情結。5438年6月+2000年2月,他建議國家杜馬通過相關法律,規定蘇聯國歌作為俄羅斯國歌,紅旗作為俄軍軍旗。當有人反對時,普京反駁說,否認蘇聯時代的所有象征符號在原則上是錯誤的,否認歷史會讓整個民族“數經忘祖”。今年2月65438+2月65438+4月,他在《關於國家象征的聲明》中明確表示:“難道我們國家在蘇聯時代所擁有的壹切都不值得銘記嗎?我們把杜納耶夫斯基、肖洛霍夫、肖斯塔科維奇、科羅廖夫(蘇聯火箭制造和航天科學家和設計師)以及在航天領域的成就放在哪裏?我們把宇航員尤裏·加加林的飛行放在哪裏?我們應該把魯米揚采夫、蘇沃洛夫、庫圖佐夫時期以來俄軍的輝煌勝利放在哪裏?如何解釋1945春天的大勝?.....紅旗是我國人民在衛國戰爭中贏得的旗幟。”為此,普京還堅持恢復更名後的城市名稱斯大林格勒。當有人提議將列寧遺體從紅場移至家鄉安葬時,普京明確表示:“我反對這樣做。許多人把自己的壹生與列寧聯系在壹起,埋葬列寧意味著他們浪費了生命。”在普京心中,蘇聯時代的歷史、文化、科技成就已經成為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征。經過多年的思考,他對蘇聯的解體也有了壹個整體的看法。他在2004年4月25日的國情咨文中說:“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對俄羅斯人民來說是壹場悲劇。”他還比外國記者說,蘇聯解體是“潑水時和孩子壹起扔的”。
普京的比喻借用了馬克思的名言,對於蘇聯的解體來說真的很貼切。強調歷史感並不是說要不加選擇地繼承各種歷史經驗,而是要根據今天的條件和實踐的發展加以利用和發揮。但如果壹個民族、壹個國家在反思歷史的時候拋棄了自己寶貴的“孩子”,那就不是歷史感,或者說同時喪失了主體意識和核心價值觀,削弱了獨立成熟的思考能力。結果我大概習慣了用別人的腦袋思考,用別人的語言說話,按照別人的要求走路。這樣的民族和國家是很難站起來的。
作為壹個歷史感極強的政治家,普京的上述舉措顯然旨在改變部分民眾對蘇聯歷史文化的虛無主義態度,希望民眾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歷史和創造力,從而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引導民眾看到並堅信國家的未來。歸根結底,普京的所作所為是在煞費苦心地為俄羅斯的民族復興積聚必要的精神動力。
壹般來說,忽略過去的人,只是未來旅途中缺乏心理準備的過客;無視過去的國家,在世界變局面前不會有成熟的選擇,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風險。壹個道理在前進的路上經常被重復——很多事情,歷史告訴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