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概況
國名: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
獨立日:65438+10月12 (1945)
國慶節:65438+2月2日(1975)
國旗:旗面中間的平行長方形為藍色,占旗面面積的壹半,上下長方形為紅色,各占旗面面積的四分之壹。藍色部分的中間有壹個白色的圓形輪子,輪子的直徑是藍色部分寬度的五分之四。藍色象征富裕,紅色象征革命,白色的輪子代表滿月。這面旗幟最初是老撾愛國陣線的旗幟。
國徽:圓形,圓形表面有象征性圖案,由兩串稻穗裝飾:大佛塔是著名的古跡,是老撾的象征;齒輪、攔河壩、森林和田野分別象征工業、水力和林業;稻穗象征著農業。兩邊的緞帶上寫著“和平、獨立、民主、團結、繁榮”,最下面的緞帶上寫著“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
自然地理:23.68萬平方公裏。位於中南半島北部,是壹個內陸國家,東與越南接壤,南與柬埔寨接壤,西與泰國接壤,西北與緬甸接壤,北與中國接壤。境內80%為山地和高原,多為森林覆蓋,故有“支那屋脊”之稱。地勢北高南低,與我國滇西高原相連,北接雲南。在東部,老撾和越南的邊界是由長山山脈組成的高原,在西部,沿湄公河流域及其支流有盆地和小平原。全國從北到南分為上遼、中遼、下遼。上遼地勢最高,川壙高原海拔2000-2800米。最高峰比亞峰海拔2820米。湄公河是最大的河流,向西流經1900公裏。它屬於熱帶和亞熱帶季節。
人口:500萬以上(1999)。有60多個民族,分為老隆(以老、泰為主,占全國人口的60%以上)、老廷(以卡、普侗為主)、老宋(以苗、瑤為主)三大民族。老撾語被廣泛使用,大多數居民信奉佛教。
首都:萬象。
簡史:瀾滄王國始建於8世紀,14世紀曾是東南亞最繁榮的國家之壹。從1707年到1713年,逐漸形成了瑯勃拉邦王朝、萬象王朝、占碑王朝。從1779到19,逐漸被暹羅征服。1893成為法國的保護國。1940被日本占領。1945年8月,老撾人民舉行武裝起義,建立了伊莎拉陣線。同年6月65438+10月12,老撾宣布獨立,成立伊薩拉政府。65438-0946年,法國卷土重來,伊薩拉政府解體。1950年,愛國力量重建伊莎拉陣線,建立了以蘇法奴豐親王為總理的老撾抗日政府。1954年7月,法國被迫簽署日內瓦協議,從老撾撤軍。之後美國入侵,1962年,美國被迫簽署《關於老撾的日內瓦協定》。成立了以富馬親王為總理、蘇法努豐親王為副總理的聯合政府。65438年至0964年,美國支持親美勢力破壞聯合政府,進攻解放區。老撾軍民在愛國陣線的領導下,進行了英勇的抗美救國戰爭。1973年2月,老撾各方簽署了《關於在老撾恢復和平、實現民族和諧的協議》。1974年4月,成立了以福馬為總理的聯合政府和以蘇哈努豐為主席的政治聯合委員會。1975 12第壹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萬象召開,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由老撾人民革命黨執政。19914年8月14日,老撾最高人民會議通過了《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憲法》。根據憲法,老撾部長會議改名為政府,部長會議主席改名為總理,最高人民會議改名為國民議會。老撾國徽上原來的紅星、斧頭、鐮刀都換成了著名古建築塔的設計。
政治:國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
外交: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
與中國關系:1961 4月25日,老撾與中國建交。
老撾的飲食習慣:
老撾人平時飲食簡單,壹般都是糯米和鮮魚,只有節假日才會殺豬宰羊。佤族人喜歡把棕櫚粑粑作為主食(這是壹種用棕櫚粉做成的餅,放在熱石頭上烤)。許多人把它視為珍貴的食物。他們沈迷於嚼檳榔和吸煙。就連女人也不例外。他們很高興品嘗中國菜肴。他們吃飯時壹般不用刀叉和筷子,但習慣用手抓食物。
老撾人的飲食習慣有以下特點:
①註重用餐,註重物質利益,註重菜肴的花色。
2口味壹般,口味不喜歡太鹹、太甜、太酸、微辣。
③主食是米飯(糯米),也喜歡吃豆沙包子。
④魚、蝦、雞、鴨、羊肉、豬肉、牛肉等副食品。我也喜歡西紅柿、豆腐、蘑菇和新鮮蔬菜。調料常用蔥、蒜、辣椒、香菜、油、醬、鹽等。
⑤烹調方法偏愛用炒、烤、串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
⑥中餐熱愛中國的京菜和粵菜。
⑦菜單欣賞白糖拌藕片、北京烤鴨、烤乳豬、烤雞胸肉幹、冬瓜盅、涮羊肉、烤冬筍、桂魚幹、牛肉絲、青椒雞絲等風味菜肴。
8水酒喜歡喝牛奶、汽水、咖啡、果汁、葡萄酒。
⑨水果如香蕉、菠蘿、桃子、西瓜、橘子、橙子、蘋果等。幹果,如核桃和杏仁。
老撾海關:
老撾是壹個多民族國家,老龍占全國人口的70%。老龍的風俗習慣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老撾的風俗習慣。
在農村和偏遠山區,老撾各民族都穿自己縫制的衣服,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衣服也變得更加商業化和國際化。老龍的民族服裝和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相似。男士穿無領雙排扣襯衫、沙籠褲或長袖闊腿褲,女士穿無領斜排扣襯衫和裙子。每當有過年過節或重大活動時,女性要穿民族服裝,盤上發髻,男性要多穿西裝,少穿民族服裝。
老撾人喜歡吃糯米。老菜系酸、辣、生。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有:魚露、烤魚、烤雞、香菜炒肉末、木瓜絲、酸辣湯等。蔬菜大多生吃。
老撾人民非常溫和,善良,有禮貌。認識的人見面說再見要打招呼,手放在胸前,手牽手。男性壹般不會主動和女性握手。為了表示親密,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可以稱長輩為叔叔阿姨,比自己大的叫大哥大姐,比自己小的叫弟弟妹妹。他們壹般被稱為國家機關或軍隊的同誌。
去老撾旅遊要準備禮物,禮物要包裝精美。常用的禮品有花籃、工藝品、煙酒等。參加婚宴或喜慶日子,習慣上送現金。客人進屋要走前門,進屋要脫鞋,壹般席地而坐。註意不要用腳而不是手指來指人或物。男人盤腿,女人用膝蓋把腳放在壹邊。當有人在互相交談時,不要從兩人中間穿過。如果沒地方繞,需要從中間穿過,低頭說對不起。不要摸別人的頭(包括小孩)。禁止客人參觀主人的內室。
去老撾旅遊,喝團結酒更受歡迎。主人帶來壹瓶酒和壹個酒杯,主人先喝,然後依次請客人喝。探酒也是老撾招待客人的傳統禮儀。許多竹筒插在壇上,主客圍坐在壇旁,談笑飲酒。
牽線儀式是老龍人的壹種禮儀習俗,也是壹種祈福儀式,多在節假日、迎賓、婚禮時舉行。儀式上,主客席地而坐,中間放著壹個裝滿鮮花的銀托盤,鮮花上掛著壹束束白色棉線。儀式開始時,德高望重的長者或僧侶會念祝福語。看完後,他們把花上的棉線脫下來,把線綁在賓朋的手腕上,壹邊綁線壹邊說祝福的話。客人也可以主動把線系在主人或其他人身上祈福。綁在手上的線壹般戴3天到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