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觸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很久了。從最初的不願意看,到現在的主動看,漸漸喜歡上了這個節目。感謝領導的好意,讓我有幸再次看到了芙蓉鎮。回想起第壹次看電影《芙蓉鎮》的時候,還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對電影中的女主角胡印象深刻,是由我最喜歡的女演員主演的,吸引我的不僅僅是。還有她不屈不撓的樂觀性格。雖然歷經坎坷,但結局還是喜人的。這次壹直在看《中年憶鄉愁》紀錄片,不禁感慨時間的無情。真的是十年了,看到芙蓉鎮三個字的時候,眼睛壹亮,仿佛遇見了多年的老朋友。
打開劇,首先看到的是壹個山川環繞的美麗小鎮。仔細看看介紹,確實是壹個因水而興的古鎮,壹頭靠河岸,壹頭懸在水上。俗話說“壹方水土養壹方人”,湘西人就在這看似不可能的絕壁上修建吊腳樓。他們的勇氣震驚了世界,不亞於愚人移山。正是這種敢想、敢闖、敢幹的性格,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創造了無比輝煌的歷史文化。也讓後人明白了適者生存。沒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優勝劣汰永遠是真理。
這個芙蓉鎮的前身叫“王村”。早期土家族苗族雜居,記錄了2200年的榮辱興衰。後來彭姓首領彭帶領西州人民揭竿而起,乘勢與明君周旋了壹年多。最後明王立下和平誓言,以習水河為界。和談內容寫在壹根銅柱上,已經成為古鎮的錨。在彭統治的880多年裏,他始終信守合同,在國家有難的時候,被召去打敗日本人,立下了赫赫戰功。明成祖為表彰土家族的豐功偉績,派人修建了壹座石坊,並寫下四個大字:“子孫永享”。如今,銅柱紀念館和地球廣場已成為後人敬仰的標誌性建築。
百年碼頭也有蕭條的時候。隨著水電站和附近鐵路的建成,貨物運輸改為陸路,船運公司被迫倒閉。最後在1984找到了新的方式。六名勇士在船上日夜堅守了三年,用雙手和肩膀挖了壹個小龍洞,搬運了96噸水泥和24噸鋼材。三萬多塊青磚磨破了他們的手和肩膀,卻沒有打碎他們的意誌。1986小龍洞壹期竣工,迎來第壹批客人。從此名聲大振,受到了在此拍攝電影《芙蓉鎮》的著名導演謝晉的青睞。人們紛紛前來尋景,迅速風靡全國,以前所未有的盛況蜚聲海內外。此後,這裏改名為芙蓉鎮。
另壹個值得壹提的女性是曾小玲。20xx年丈夫病重,兩個兒子在上大學。她頑強地撐起這個奄奄壹息的家,在鎮上的壹家旅館裏當洗衣工。她體重80斤,壹天三次把300多條床單扛回家,然後手洗,每晚五點前扛回酒店。與我們今天的工作量相比,我們有什麽可抱怨的呢?女人雖有水的柔情,卻不失堅韌。如果說男人用肩膀扛起了壹座山,那麽女人就可以扛起習水河水,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吊腳樓和小筐永遠是壹道亮麗的風景。
可以說《記住鄉愁》每壹集都有其精彩之處,劇中有鮮活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故事,各有主題和看點。這個節目真的觸動了遊子的鄉愁。就連主題曲都是那麽的動聽,令人難忘。從第壹次接觸就喜歡上了。歌詞朗朗上口,發人深省,正如歌詞所說:“鄉愁是壹碗水,鄉愁是壹杯酒,鄉愁是壹朵雲,鄉愁是壹生的情懷。”
在這篇文章中,六個壯士三十年後重逢,只剩下四個壯士,他們把對死去戰友的思念化作壹碗酒。《記住鄉愁》裏有太多感人的故事,讓人對偉大的中國人民肅然起敬。只有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才能對得起祖先。在贊嘆的同時,我覺得自己很渺小,我是壹個陌生人。他們中的壹些人在國外學習成功,事業蒸蒸日上。他們有的學成歸來,為家鄉服務。在這些貴人面前,我感到羞愧,自卑,自恃,心漸漸恢復。既然我是壹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那我就應該做壹些平凡的事,做壹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單位努力工作,盡職盡責,然後讓家人開心,溫暖,幸福,讓父母幸福。
可能上輩子做大事累了,這輩子註定是個普通人。有時候我常常天真地想,如果每個公民都能遵紀守法,不無理取鬧,不做壞事,那就不會有那麽多警察辦案,國家也會很安靜。這樣想我還是為國家存了壹顆心。哈哈,這樣想的話,妳就不那麽自卑了,又安心了。這時,耳邊響起了壹首動人的歌:“遊子,妳還記得那土地的芬芳嗎……”以後,我會帶著壹顆對祖先的敬仰之心,對家人的眷戀之心,感恩之心,好好生活,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