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越南窮嗎?

越南窮嗎?

越南人現在不窮,經濟發展很快,軍事實力南亞第三。

據越南貿易信息中心網站消息,在世界經濟論壇9月26日公布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中,越南在125個國家中排名第77位,比2005年下降3位。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對各國經濟競爭力的統計,越南的優勢仍然是普通勞動力和資源。其中,部分競爭指標排名為:宏觀經濟排名第53位,基礎設施建設排名第83位,大學教育排名第90位,市場效益排名第73位,科技潛力排名第85位,管理能力排名第86位,開拓能力排名第75位。

在東盟國家中,新加坡排名第五,馬來西亞排名第26,泰國排名第35,印尼排名第50,菲律賓排名71,柬埔寨排名111。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對各國經濟競爭力的統計,越南的優勢仍然是普通勞動力和資源。其中,部分競爭指標排名為:宏觀經濟排名第53位,基礎設施建設排名第83位,大學教育排名第90位,市場效益排名第73位,科技潛力排名第85位,管理能力排名第86位,開拓能力排名第75位。

瑞士、芬蘭和瑞典今年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前三,美國從去年的榜首退居第六。在東盟國家中,新加坡排名第五,馬來西亞排名第26,泰國排名第35,印尼排名第50,菲律賓排名71,柬埔寨排名111。

265438+20世紀初越南的經濟成就

1.國民經濟發展迅速。自21世紀初以來,越南國民經濟已經連續四年保持增長(見表1)。從越南經濟的指標來看,壹是出口市場擴大,出口額激增,對GDP的貢獻增加;第二,國內投資和消費的增長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同時,非國有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2.經濟結構繼續改善。自21世紀初以來,越南工業化進程加快,外資和國內私人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服務業。制造業和服務業快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步提高,農業比重有所下降,但產出絕對值仍在增加,增長穩定(見表2、表3)。農業的穩定發展為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壹步促進了越南經濟的穩定發展。

3.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01以來,國家財政狀況明顯好轉,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償債能力不斷提高(見表4)。2001年財政收入100萬億越南盾,比計劃增長13%。2002年財政收入完成年度計劃的106.5%,約為73.9億美元,同比增長7.8%。2003年財政收入不僅全面完成國家計劃,而且連續第六年保持穩定增長,同比增長11.3%。財政收入的提高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增加了投資,促進了經濟增長。財政支出增長率從2006年的9.2% 5438+0提高到2003年的14.1%。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越南財政收支持續改善,這是經濟穩定發展的結果。在未來幾年,它將在確保完成國家重點項目、鼓勵出口、創造就業機會和緩解饑餓與貧困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4.社會投資熱情高漲。越南穩定的經濟增長使得投資者看好投資利潤,投資熱情高漲。投資在增加。2000年,越南國內投資占GDP的20.8%;2001,占比繼續上升,達到21.9%。2002年,全社會投資達到1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3%。投資增長主要是由國內私人投資激增推動的。2002年,非國有企業投資額達到32.46億美元,同比增長30%。其中,民間投資約24.68億美元,同比增長33%。2003年社會投資總額為217.6萬億越南盾(約合13.95億美元),同比增長18.3%。其中內資占83.2%(國有56.5%,非國有26.7%),外資占16.8%。在同壹時期,外國投資也大幅增加。從投資與發展的相關性來看,越南形成了國內積累、投資、發展的良性循環,擺脫了對外資的過度依賴。

5.對外貿易繼續增長。2001,受世界經濟衰退和9·11事件影響,外貿等指標增速下降;2003年,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越南對外貿易大幅增長,首次突破400億美元大關,總額達到448億美元。原油、紡織品等部分主要出口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加速了越南的出口增長。總的來說,越南出口貿易受世界經濟影響較大,對外依存度過高。在進口方面,貿易逆差大大增加,進口商品主要是機器設備、原材料、燃料和零配件,而對消費品進口的限制仍然非常嚴格。

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第壹,越南企業的競爭力還很弱。民營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投資分散,缺乏規模。國有企業機制轉換緩慢,管理水平低;缺乏優質名牌產品,設備老化,很多原材料需要進口,生產成本高。越南產品質量差,創匯能力和競爭力低。據統計,越南國內商品價格高於國際價格(對比:水泥115%,印刷紙和書寫紙127%,氮肥131%,純堿163%,鋼坯125)。外資企業使用的電費、海運費、國際電話費高於本地區其他國家,平均高出2-3倍。與泰國相比,越南的用電量相當於泰國的1/5,手機1/20,互聯網1/300。因此,越南企業在打開國際市場、應對國外產品在國內市場搶占市場方面的競爭力亟待提高。

第二,越南在轉換經濟機制和融入世界經濟方面明顯滯後。越南在轉換經濟機制的同時,也遭遇了來自世界市場的各種擠壓,迫使越南在提高競爭力的同時面臨各種形式的貿易壁壘。越南出口過度依賴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市場。壹旦這些市場對越南產品進行各種限制,越南的整個出口都會陷入困境。由於美國、歐盟等主要市場的種種限制,以及國內重要出口產品數量不足,2003年下半年越南出口增長勢頭放緩,前景不容樂觀。為此,越南政府推出了壹系列刺激生產、鼓勵出口的措施,以確保完成當年制定的6543.8+09億美元的出口目標,為2004年的出口奠定基礎。2003年上半年,越南出口總額達97.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2.6%。對此,官方提出了下半年完成出口95億美元的目標。然而,自2003年7月以來,越南的整體出口勢頭有所放緩。當月出口額較上月減少3.3%,8月份再減少3.5%。在美國市場,越美貿易協定簽署後,兩國經貿合作發展迅速。然而,由於美國復雜苛刻的市場準入條件和人為的貿易壁壘,特別是美國不顧越南的強烈反對對越南鯰魚征收反傾銷關稅,2003年越南鯰魚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64%,從前壹年的5500萬美元下降到2000萬美元。

第三,越南在吸引外資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在基礎設施方面。目前,越南的服務業仍處於較低水平,主要表現在硬件差、服務質量低。硬件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碎石土路占越南公路總裏程的73.438+0%;電力供應不足。從全國來看,峰值功率不足100 ~ 450 MW,不能滿足生產需要。供水系統落後,價格高。在軟件方面,政策法規還存在透明度低、隨意性強、申請手續復雜等弊端,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投資環境沒有得到根本改善。

第四,越南也有犧牲環境資源換取發展的劣勢。這是很多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過程中出現過的現象,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越南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壹,享有“世界動植物研究博物館”的美譽。然而,世界銀行的《2002年越南生態環境監測報告》為越南的生態保護工作敲響了警鐘。這份報告說,在過去的10年裏,越南許多物種的生存環境遭到了災難性的破壞。據統計,目前越南有28%的哺乳動物、10%的鳥類、21%的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瀕臨滅絕。此外,在維持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獨特作用的紅樹林被成片砍伐,面積比10年前減少了約80%。報道還稱,10年前,越南農民經常在山裏看到白頰猿等珍貴動物,但現在已經很難找到這些動物的任何蹤跡。報告分析了越南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指出近年來越南采取了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許多地方大力發展小染料、小電鍍、小農藥、焦化等工業項目,但從事這些工業項目的工廠大多只註重經濟效益,忽視環境保護,對自然資源進行了破壞性開發。報道還稱,越南壹些地方開始毀林開荒,導致植被遭到極大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水資源短缺。所以越南不但沒有增加優質耕地,反而讓當地生態環境越來越差,人民生活越來越窮,形成惡性循環。

第五,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官員腐敗,惡化了越南的投資環境。比如,各部門在辦理投資手續的過程中,除了按規定應繳納的費用外,自己增加不正當支出,工作人員也收受賄賂。如果不制止官員腐敗,必將影響改革開放的大局。正如越共總書記農德孟所說:“壹些幹部生活無節制,腐化墮落,無法保持自己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水準。我們要為此付出沈重的代價。”

第六,缺乏強有力的人口政策。截至2002年底,越南人口已達到近8000萬。按照現在的增長速度,10年越南人口將達到9000萬。在20世紀的100年間,越南人口增長了五倍多。目前,越南人口密度已增至每平方公裏235人,世界排名15。人口的快速增長給越南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分母效應,增加了勞動力就業的壓力。人口快速增長也是環境破壞的壹個重要原因。目前越南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因此如何降低人口增長率成為越南經濟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越南市場經濟體系已基本建立並逐步完善,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了制度保障。從近年來投資與發展的相關性來看,越南經濟出現了明顯的投資-積累-發展-投資的良性循環,基本走出了底子薄、積累少的困境,為新壹輪經濟增長奠定了物質基礎,極大地改善了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質量。從國內環境可以看出,越南經濟具備進入持續高增長的條件。

越南壹直在尋求盡快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以支持其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長期目標。國際社會也壹直大力支持越南融入世界貿易體系,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也給越南帶來了更大的經濟利益。2002年,越南與東盟其他成員國的貿易額達到68億美元,占越南外貿總額的21%,遠高於1995年越南加入東盟時的35億美元。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為越南產品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市場,也將為越南吸引外資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越南被認為是東盟地區相對穩定和安全的國家,廉價勞動力豐富,基礎設施和相關投資法律法規日臻完善,也使得越南對外資的吸引力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