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釋香料的互補性之前,我們先來回顧壹下前兩種香料的搭配方法,因為香料的互補性是前兩種香料搭配的延伸,只有充分理解前兩種搭配,才能更好地理解第三種。
第壹,對於香辛料紅燒肉的原料,我們都知道香辛料不僅有去除原料腥味、增加香味的作用,還有抗菌、防腐、抗氧化的作用。而香料在鹵水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主要目的只是利用其香味和刺鼻的味道,壹般未能充分利用其他特性。
在我們經常使用的鹵肉原料中,以動物性原料為例,主要包括牛、羊、豬肉、禽類。每種食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比如香味濃郁的雞肉,香味濃郁的豬肉。除了其獨特的鮮味外,還有少數成分有異味,有些是自身攜帶的,或者是微生物生化反應產生的。在香辛料的選擇上,要註意意在脫腥的香辛料和增香的香辛料的搭配,香辛料的原則絕不能被主人篡奪。
●紅燒牛羊肉食材:食材有腥味,有自己的鮮香。牛肉喜歡八角、桂皮、茴香,在此基礎上加入肉豆蔻、陳皮、長椒、丁香、甘草。紅燜羊肉常選用白芷、豆蔻、花椒去腥增味,還加入草果、山奈。
●紅燒肉食材:壹般多為豬頭、豬蹄、肘子、水下食材。這類食材的主要特點是氣味重,香料搭配以去除氣味為主。這類食物中以八角、桂皮、白芷等香料為主,可以去腥增香。在此基礎上,可以加入幹姜、甘草、肉豆蔻、丁香等香料。
●扒雞食材:雖然鮮味十足,但腥味也很明顯。肉桂、白芷、高良姜是脫腥增香的最佳配料,能很好的掩蓋固有的腥味和增香。此外,還應與草果、陳皮、豆蔻、丁香配伍,以增香除腥。
二、根據紅燒肉產品的風味(香型)來看,香辛料具有較強的調味功能。使用香辛料的目的是再現和加強紅燒肉產品的香氣,協調風味,突出紅燒肉的風味。香味(香型)的呈現主要基於香料中大量的君臣材料,常用的香型如下:
●八角+肉桂為王,白芷、肉豆蔻、高良姜、砂仁為臣材。
●茴香為君,八角配肉桂、橙子、陳皮、長椒、甘草為臣的淡香型(香型)。
●八角、桂皮、茴香、花椒配丁香,山奈、陳皮、甘草五香。
●在此基礎上,加入花椒、蓽茇、幹姜、胡椒、高良姜等。要麻辣加五香。
三、香料的互補性當同壹類型口味的幾種風味物質混合在壹起時,有時會出現口味增加的現象,這種現象叫做倍增效應,也就是說它們可以協同作用,反之則叫做消毒,各種風味相互屏蔽。
在香辛料的調味過程中,除了少數幾種可以單打獨鬥外,大部分都是混合使用,因為實踐證明香辛料混合使用效果更好,可以融合協調各種風味。但需要註意的是,混合香辛料的用量要多於單壹使用香辛料的用量,因為壹般來說,香辛料混合後的特征風味會有所減弱,所以不能用香辛料的混合來提高其香氣強度。而是要讓口感更加和諧柔和,這也是我們總結的重點——香料的互補性。香料可以通過互補關系將各自的藥用風味相互相減或屏蔽,整體提高風味效果。只有這樣,它們才能發揮出最大的風味效果。數數紅燒菜常用的幾組調料,相輔相成;
八角茴香和肉豆蔻草果
砂仁-陳皮曹寇-草果
高良姜-白芷-豆蔻
八角是壹種強烈的味道,茴香是壹種芳香的味道。在以八角為主料的配方中加入茴香,可以調節其濃郁的香味,在以茴香為主料的配方中加入八角,可以保證其後口香味,更濃更穩。兩者的公比壹般是1:2。
肉豆蔻經常被用作壹種新鮮的香料,它被用在不太美味的配料中,相反,它被用在多壹點的配料中。草果的辣味特別濃,其特有的薄荷般的清涼氣息混合著淡淡的煙熏味特別明顯,可以刺激食欲,去除食材的腥味。兩者結合時,肉豆蔻的食用量相對較少,往往為2:1,紅燒肉類時,兩者的食用量壹般為1: 60。
砂仁有突出的草根氣味,常用來腌制豬肉食材,多油輔助出香。但砂仁背面有苦味,與陳皮味互補。陳皮中的水果香氣可以中和這種苦味,通常兩者的比例是2:1。
草果多見於帶骨的鹵制食品中,有去骨香的作用,常與草果搭配。兩者都有麻辣味,非常適合物理食材的鹵制。但也要註意,紅燒肉的情況下兩種配料的用量壹般為1:1,紅燒家禽的情況下草果的用量不宜過大,以免掩蓋其清香,兩種配料的配比通常為1:2。
白芷和高良姜都有很強的香味,可以去除動物性食品中的腥味,增加香味。但在高溫腌制時,它們的香味特別容易揮發,效果也比較明顯,所以在腌制這類食物的時候大量使用。當用量較大時,畢然會有藥味,兩者的互補可以消除其多余的藥味。在使用鹵素這類成分時,兩者的比例大多是1:1。
砂仁豆蔻是姜科砂仁屬植物,有很強的芳香氣味。當它破碎時,有壹種薄荷般嗆鼻的香氣。用多了會有苦味。和白芷壹起碾碎,香味可以互補。以它們為主料可以增加撲鼻的香味,特別適合制作13味甜龍蝦的香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