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地理位置上的差異。雖然蘇北和蘇南都是江蘇的壹部分,但是因為河流被相隔為兩地。元代之前,蘇南蘇北兩地大多都屬於不同行政區管轄,分據長江和淮河,各自為政。直至清朝建立了?江蘇?省,但在實際上又劃江而治,將蘇南蘇北視為兩地,這是江蘇省內行政劃區分裂的起點。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蘇南人更喜歡以?江南人?自居。因為河流分隔,造成了南北兩方的不壹致逐漸開始變得不同。位於北方的蘇州因為適合種植小麥,飲食結構也就形成了以面食為主,偏向於北方的飲食習慣,面點、餃子、包子、煎餅作為主食的較多。而蘇南則因為水稻形成了以米為主,蘇南地區偏愛糯米,各式面食糕團在壹年四季中各時令季節大量出現。
其次是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蘇南經濟發展歷史上高於蘇北,經濟實力基礎好,城市經濟基礎相對較好,尤其是在輕工業發展上比較具有優勢,形成了屬於自己的輕工業體系;而蘇北壹直以農、漁業為主導產業,工業基礎相對較弱,在經濟發展方面不如蘇南那樣迅速。蘇南接近長三角核心,與上海、杭州等緊緊相連,加上依靠海洋,能夠將輕工業生產的產品更好的出口,這壹優勢給蘇南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便利。國家、省配套的大量交通建設資金,極大多數投放在蘇南,使蘇北對外聯系通道失去了經濟發展、交通先行的關鍵因素。三是稅收政策不平衡。國家給予江蘇的壹些優惠政策,也多放在蘇南,比如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試點區、試驗區、外資企業等。
最後是文化上的差異。蘇南蘇北的經濟差異造成了兩地的不同,也產生了文化上的差異。生長在蘇北的人有北方人的習性, 性格豪氣十足,對人對事特別有度量,對生活質量要求低,他們認為所謂的好男兒應該是誌在四方,建功立業,所以在歷史上多出武將,在建築方面蘇北也更加偏向於質樸、敦厚的北方建築。而生長在蘇南的人則更加小家碧玉,說話謙和,總是將家庭建設,提高生活水平,精致化生活定為壹生追求的目標,信奉勤勞能致富,蘇南人有了錢之後,壹般是置地蓋房,培養後代念書考功名,光宗耀祖,做了官的有了錢又可以做生意置地蓋房,從而帶動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因此蘇南多園林和才子。
綜上,蘇北和蘇南的形成不可以單壹的來看,應綜合的進行分析。歡迎大家壹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