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寺,位於安徽省五河縣,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為它建在天凈湖北岸,背靠九龍灘,面向天凈湖,是風水寶地,所以備受世人矚目。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從淮北大運河汴河段經天鏡湖彌陀寺,去燒香許願。
七十歲的弘明方丈得知消息後,帶領全寺的和尚在湖邊迎接他。在彌陀寺大殿舉行了簡單的儀式後,甘龍有了壹個想法。他想測試僧侶們是否服從聖旨或遵守佛教的規章制度。
他命令手下拿了很多煮雞蛋給方丈鴻銘等和尚,命令他們在七步之內寫壹首關於雞蛋的詩,符合要求就把雞蛋吃了。否則都要被趕出佛門,以欺君之罪判死刑。眾僧慌得直哆嗦,把目光集中在七十多歲的老方丈鴻銘身上。
方丈鴻銘心裏知道皇帝的用意。他淡定地笑了笑,手裏拿著壹個煮雞蛋,單腿跪下,說了聲“謝謝妳的好意”,不慌不忙地喊道:“皇上給了我壹個桃子,無籽無毛;老和尚帶妳去西天,免得被人捅死。”老方丈鴻銘背完詩,閉上眼睛狼吞虎咽地吃著雞蛋。
乾隆見此,哈哈大笑,連連稱贊:“方丈真是厲害,有才,有才。”眾僧聽了,都松了壹口氣,都記起了鴻明老方丈的智慧和功德。
其實乾隆皇帝根本沒有殺人的意思。他早就聽說彌陀寺的住持智慧超群。他只是想通過說雞蛋是肉還是素來考驗方丈的智慧和適應能力。沒想到鴻明老方丈巧妙地將雞蛋描述成活的素果,解決了乾隆皇帝的難題,也顯示了僧人的智慧,名不虛傳。
據說因為這件事,乾隆皇帝特批了彌陀寺的和尚,讓他們從此可以吃雞蛋而不違規。當僧人四面八方旅行時,消息從壹個地方傳到另壹個地方,世界各地的僧人可以自由地把雞蛋當素食來吃,以強身健體。所以,當人們在任何壹個寺廟看到和尚津津有味地嚼雞蛋時,都不用擔心會違反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