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佛跳墻的主要成分是什麽?

佛跳墻的主要成分是什麽?

佛跳墻的方式不同,主要材料也不壹樣。

1,傳統做法的主要成分。

魚翅500克,凈鴨肫6個,海參250克,鴿子蛋12個,凈肥母雞1只,水發香菇200克,水發豬蹄250克,肥豬肉95克,大豬肚1只,羊肘子。

2、家常做法的主料。

魚翅(30g)、鮑魚(15g)、幹貝(10g)、水漲肚(15g)、蝦肉(20g)、鵪鶉蛋(20g)。

3.其他做法的主要成分。

鮑魚1,水煮鴿子蛋1,香菇1,中等大小扇貝3-4個,火腿1,約15g,海參2個。

擴展數據:

佛跳墻,又名滿壇香、福壽泉,是福建省福州市的壹道著名地方菜,屬於閩菜。相傳為清代福州聚春園酒樓老板鄭春發所創。佛跳墻營養豐富,能促進發育、美容、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這是壹種很好的補品。福建佛跳墻的名字有三種說法。

1,第壹個語句

佛跳墻原名“福壽泉”。光緒二十五年(1899),福州官錢局的壹名官員設宴款待福建使節周濂。為了討好周濂,他讓妻子親自下廚,用紹興酒壇子盛了雞鴨羊肉豬肚鴿子蛋海鮮等二十多種原輔材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壽泉。周濂嘗過之後,贊不絕口。問及菜名,這位官員說,這道菜寓意“吉祥如意,福壽無疆”,叫“福壽泉”。

雅安的廚師鄭春發學會了這道菜的做法,並加以改進。味道比第壹個好。鄭春發開“聚春園”餐廳的時候,每次都有壹批人來品嘗這道菜。福壽到西岐壇時,其中壹個書生引發了詩情畫意,當即唱道:“壇香馥郁,佛聞其聲棄禪跳墻。”在福州話裏,“福壽泉”和“佛跳墻”的發音也差不多。引用詩中的意思:“佛跳墻”成了這道菜的專名。

2.第二個聲明

福建有個習俗,新婚妻子結婚後的第三天,要親自下廚,服侍公婆,博取賞識。據說壹個富家女對烹飪並不熟悉。她媽媽把家裏所有的美味都拿出來做成各種各樣的菜,用荷葉包起來,告訴她怎麽做。

小姐忘記了所有的烹飪方法,匆忙中,她把所有的菜都倒進了壹個邵酒缸裏,蓋上荷葉,放在爐子上。第二天,香氣四溢,全家人都稱贊菜做得好。這就是“壹鍋煮十八菜”的“佛跳墻”的由來。

3.第三個聲明

每天都有壹群乞丐拿著陶罐四處乞討,把各種剩菜倒在壹起煮,熱氣騰騰,香氣四溢。和尚壹聽,忍不住被香味誘惑,跳出墻外大吃大喝。有詩為證:“肉香繞飄,佛聞棄禪跳墻。”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佛跳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