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2022七月半供飯有什麽講究

2022七月半供飯有什麽講究

有些網友應該知道在七月半的時候會有給祖先供飯的習俗,這其實也是對逝去的親人壹種思念之情,在這個七月半的供飯上也會準備很多不錯的食物,那麽2022七月半供飯有什麽講究,2022七月半供飯從哪天開始,2022七月半供飯是要準備什麽菜,接下來大家就隨小編壹起了解看看~

2022七月半供飯有什麽講究

1、請先人牌位

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壹位壹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日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

2、祭拜順序有講究

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匯報並請先人審視自己這壹年的言行,保佑全家平安幸福。

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時,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3、祭祖供品

中元節祭祖祀先活動壹般在當天中午進行,家家備辦豐盛的菜肴酒飯,在各自的廳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擺滿24味全席,擺上七雙筷子、壹壺酒七個爵杯,正中又擺上果盒饌盤,果盒壹般為六棱柱型堅木雕刻花飾,饌盤也用堅木雕成長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黃花菜、幹筍絲和紅棗等六味素菜,俗稱“六味齋”。

4、祭拜儀式以及燒紙講究

筵席擺好,主人點了三條炷香,點了大紅雙燭、拈香跪拜如儀,請祖宗來享祭宴,並希保庇兒孫壹家康健平安、家景發達等等,稍停方蔔杯討得允準,才焚燒金銀冥幣,待金紙焚燒殆盡才可以撤筵。

同日對供奉在廳堂的神佛,則敬獻三牲,所謂三牲即壹項主牲配兩種邊牲,主牲壹般是煮熟的五斤帶蹄大豬腳,邊牲通常是煮熟了的魚、魷魚、目魚和雞,如廳中奉有觀音佛祖,因觀音媽不茹葷,經常用新鮮水果供奉。

因神佛比祖先級別高,所以只能供獻“金紙”,銀服之類較不值錢不能體現善男信女的誠心,所以不在奉獻之列。

中元節祭祖祀先敬神佛之外,主人還順便孝敬厝主、地基主、竈神、床母,乃至牛棚、馬廄、羊圈和豬欄諸神祗,以五味筵碗及銀服奉敬即可。

衡陽七月半供飯要準備什麽東西

七月半要請人吃“燒衣飯”,比過年還熱鬧

衡東縣珍珠鄉,七月半又叫“接祖”或“接客”。在農歷七月初壹至十五這段時間,是他們過七月半的日子,不同的人家有不同日子,而且同壹家族之間在時間安排上有約定俗成的規矩。

比如說,劉家是初壹傍晚時候把“客”接進來,初二晚上再把“客”送走,同家族的伯父家聽到他家送“客”的鞭炮聲,便立刻點上香、燭、紙錢,放壹掛鞭炮,就是把“客”接到他們家去了。

七月半是壹件非常隆重的事情,如果無故缺席會被別人說成是數典忘祖,會被認作是沒出息的人。

這時的主要活動就是祭祖,早上、中午、晚上都要供奉酒水和水果、點心。比較奇怪的是,按照傳統習俗,酒水是以釀造米酒的酒糟替代。在送“客”出門的那天下午,要燒很多紙錢和紙做的“衣裳”,還有紙箱子之類的祭品,還要寫壹份包括已逝去的五代之內的親人名單,然後在所有的這些物品上淋雄雞血,選擇壹個方位燒掉。

七月半是壹年之中最隆重的壹次紀念逝去親人的活動,但它也是壹次人情味很濃的活動。

每年在七月初壹之前,經常走往的親戚朋友之間,早早就打好招呼,“我家是哪天接祖,妳過來吃‘燒衣飯’。”因為七月半要燒很多紙剪的衣裳,所以請親戚朋友吃的這頓午餐就叫做“燒衣飯”。

吃“燒衣飯”的時候,三姑六婆、鄰居密友都來了,滿屋子都是人,非常熱鬧。吃飯的時候,用那只血祭紙錢的雄雞做成的壹道菜——生姜爆炒雄雞肉,大人們會在飯桌上告訴未成年的小孩子,吃了這道菜就可以長得快,大人也會特意讓給孩子們吃。

七月半有時候比過年還熱鬧。這樣的七月半習俗,和衡山、南嶽很多地方都是壹樣的。

供“老客”時,不能碰凳子和桌子

近來備受年輕人追捧的七夕情人節(七月初七),正好是開鬼門關的日子,“老客”(指已故的先輩)在這壹天全部回來了。

這段時間,大人常常會招呼家裏的小孩,“晚上早點回家。”而小孩子也是不能單獨放在家裏,怕被嚇到,因為在七月初十之前,回到陽間的“老客”,都還沒找著家。

開了鬼門關之後,除了招呼小孩子註意,其他跟平時沒有多大差別。壹直到七月初十的晚上,各家各戶會燃放鞭炮,迎接“老客”回屋。次日開始,每天供飯,如果家裏兄弟多,那就輪流供“老客”。

供“老客”的時候,是嚴禁碰供奉的凳子和桌子。5天的時間,到七月十五,就準備燒包,每個包裏面的紙錢要壹張壹張分開,裏面夾上冥幣,然後再用白色的紙包起來。

燒包,是為了送“老客”回。每個包都要用毛筆寫上“老客”的名字,不然就像我們寄信壹樣,沒有地址和名字,收信人將有可能收不到晚輩寄過去的紙錢,他們就將沒有錢用。

在燒包的同時,燒包人壹般都會念念有詞,大意是祈求“老客”保佑之類的話語。與此同時,還要另外在邊上燒包給相當於郵差的.使者。

雖然同是衡南,但是,不同的地方還是會有壹些區別的。例如在向陽橋鎮、花橋等東鄉片區,供老客壹般是七月十壹至十四。

東鄉這壹塊,每天供“老客”,早上就是油條、包子之類的,中午則要置辦十幾個碗,非常豐盛,晚上又要供茶和水果,在供“老客”的時候,同樣是不允許碰凳子和桌子的,等供完之後,才能動用其他東西。

用桐葉粑供“老客”祁東白鶴鋪鎮

初十的晚上,家裏的老大,就是最老的長輩,會把家裏人召集到壹起,先吃晚飯,交待供奉的相關事宜和具體安排,比如,這5天,怎麽輪流供奉祖宗;如果哪家沒空,又由哪家代辦;紙錢、鞭炮、金銀錠、冥衣褲,還有哪些時興的燒給祖宗的祭祀用品。

當然,最重要的壹項,就是全家人壹起接祖宗回家過節。壹般選擇村口或是自家門口,看地方大小,上供奉物品,點香、燭,燒點紙錢,然後老人開始念念有詞,大致介紹壹下本年度以來家中發生的大事等。

接著是鳴炮,歡迎祖宗回家過壹年壹度的七月半節。

接下來幾天裏,大家輪流供奉。飯前香、燭、炮壹應俱全,祖宗吃好了,大家再用餐。供奉祖宗的東西,有酒有肉,每餐都是新鮮的,剩菜飯是不能上供桌的。要是兄弟多,家裏的長輩壹般是會每天到場,飯前要跟祖宗們(有時稱“老客”)匯報工作和求願等,由老人幫各家說。

到了七月十五,最隆重的晚宴,款待好祖宗後,就開始最盛大的儀式,全家人壹起,把紙錢、供奉品(水果、桐葉粑)等祭祀品就位,燒的紙錢架好,打好飛紙,說明某家給祖宗燒些什麽,東西燒起來了,把飛紙放到火中也燒了,敬請祖宗查收。然後把預備給轎夫們的散碎銀子燒了,老人也會特別說明,這些就是給各位轎夫的賞錢,或是有些野鬼在邊上,讓它們也從這裏拿點,別搶祖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