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霧還沒有消退,太陽還沒有脫離濃雲的懷抱的時候,我們沿著新320國道驅車前往我們的學校。路很好,車在飛馳,眼睛忍不住看著窗外閃過的田園風光。過壹個長坡的時候,無意中瞥見綠色隔離帶裏有些艷紅。在沈悶的墨綠色中,我突然增添了壹份濃郁的生機,壹下子把霧蒙蒙的早晨照亮了,讓我們短暫的旅行多了幾分熱鬧。
這是什麽花?等我再仔細壹看,那條點綴著艷紅的短隔離帶早已被拋在車後。這是什麽花?妳怎麽會這麽熟?我在腦海裏反復搜索。是的,我終於想起那是芙蓉;對了,就是村裏人常說的那種碗花。
終於又見到這久違的芙蓉了!
不知道為什麽村裏人稱之為壹碗花。但我還是清楚地記得大人對孩子的警告,不要玩這種花,不然吃飯的時候會不小心把碗打碎。那時候,壹個碗很值錢。打碎壹個碗,那清脆刺耳的打碎聲,在父母聽來就像打雷壹樣,讓他們心驚肉跳。我不知道要賺多少積分才能買壹碗。現在當然記不清小時候打碎過多少個碗,但我知道我肯定打碎過不止壹兩個。每次端著飯碗走來走去吃飯,手壹滑,碗就掉地上了。碗每次掉在地上,都會碎成四五片花瓣,就像被撕碎的芙蓉花花瓣,永遠無法拼湊成壹朵完整的花。於是,就抱著破碗坐在那裏哭,幾只雞犬圍過來搶灑了壹地的食物。然後,他又開始生雞和狗的氣,含著眼淚追著他跑。好像雞飛了,狗跳起來打擾自己,打碎了碗。雞振翅哀號著跑了,狗夾著尾巴哼著鼻子走了,只剩下壹個人繼續哭,為自己哭泣——妳逃不了被大人打;為打碎的碗哭得更厲害——多好的碗,被自己不小心打碎了,再也裝不回了。
這是芙蓉痛苦的回憶,伴隨著童年的淚水,所以特別真實。芙蓉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痛苦,還有甜蜜的幸福。
初夏五月,垂柳在地上吹拂,濃濃的綠葉在撫摸著人們的臉龐。枇杷是黃色的,楊梅是紅色的,金色的小麥是鐮刀形的。村裏養著壹堆堆高高的脫粒麥稭,是孩子們的天堂。挖個洞,鉆進去,藏在裏面讓人發現。挖兩個洞,壹端壹個,中間保持暢通。我們非常愉快地做著這樣壹個盛大的遊戲項目。累了,仰面躺著看月亮,看星星,看閃爍的螢火蟲圍著麥田飛...
此時,芙蓉花也在第二次盛開。紅勝於火,白如雲。堂前屋後,園溝旁,都是熱火朝天,怒放的花。不知道芙蓉花有多少品種。據說顏色不僅有紅白,花瓣也有單雙。但小時候看到的只有紅白兩色,而且都是單瓣的。芙蓉花開了,仿佛吹響了夏日的號角。花中間壹柱花粉,風吹花,花柱金黃。去吧,別盯著了,摘壹碗花。在大人的命令下,我采了芙蓉花,看到盛開的時候,就用手去捏。我選擇去掉萼片和雄蕊,留下嬌嫩的花瓣。洗完、煮完、喝湯,入口順滑可口。
這朵芙蓉花的甜蜜記憶伴隨著童年的美味,所以特別真實。芙蓉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痛苦和甜蜜,還有勞動的記憶。
農民是最不安分的。冬去春來,新菜地翻耕,壹坡荒地開墾。村民們經常在他們周圍種上木槿樹枝。從老枝上剪下枝條,切成兩長條,插入土中。不久,雨後的樹枝上,它們忍不住發芽了。壹兩個月後,壹個綠色的柵欄初具規模,雞要進菜園啄葉子也不再那麽容易了。再過壹兩年,它將是壹座方形的綠色長城。這樣的芙蓉花怎麽能和那些只用來觀賞的蘭草、紫鳶相比呢?它就這樣簡單樸素地融入了農民的生活,守護著他們的家園。
農民開門七件事,此木以“柴”為先,家家戶戶總要備些幹柴。濕柴不容易著火。如果讓農婦燒活柴,主婦就有必要罵家裏的男人懶。男人在田裏閑著的時候,砍柴,然後在上山之前,砍下壹些芙蓉枝。兩根長木槿枝的尖端綁在壹起,做成捆紮帶,是捆紮柴火的絕佳材料。妳不用擔心這種堅韌的紐帶在妳從山上挑壹車柴火的時候會斷,會出醜。周末放假的時候,我們還跟大人學著用木槿枝做捆紮帶砍柴。然後,我們駝著背走了壹會兒,歇了壹會兒,背著壹捆小柴火,在暮色中硝煙彌漫的時候,驕傲地回家了。
在這裏的砍柴工作中,我對芙蓉花有著簡單的記憶。這種記憶,無疑是特別鮮明的。
好多年沒見芙蓉花了!我們的菜園越來越少了,剩下的菜園也不用再種芙蓉了,防止雞啄。我們不用辛辛苦苦上山打柴,當然也不需要那堅韌的芙蓉枝。我們的菜單是如此豐富,以至於這只飛蟲和滿是灰塵的芙蓉壹起爬來爬去。能吃嗎?
我不知道,我說不出答案。但當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眼前仿佛又變出了芙蓉花開的樣子:夾雜著晨霧的農家花園周圍,茂盛的樹葉上掛滿了細密的露珠,沾著露珠的白花和紅花微微顫動,每壹朵都像小號,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仿佛在演奏壹支溫暖歡快的田園管弦樂...
第二章:芙蓉
芙蓉花是這裏的奇葩,我以前從來不知道。唯壹的印象就是在課本上或者課外閱讀中看到過壹個知名不知名的作家描述過。
認識芙蓉是偶然的。5月份在村裏待過,在壹所農村小學待過。因為十年前當過老師,印象中的農村小學壹般是壹兩排青瓦的房子,四五個班天真活潑的孩子,七八個衣著光鮮的老師,十幾畝高低不平的校園...然而,當我踏進這所小學時,眼前的景象卻讓我大吃壹驚:這哪裏是農村小學,明明比我曾經任教的市直屬小學還要漂亮。象牙色的教學樓端莊大方地矗立在校園的北端。寬敞明亮的教室裏有悠揚的讀書聲。在校園中心獨特的花園裏,紅色的向日葵、白色的蘭花和彩色的月季正在盛開,還有壹些紅色的栗子、國槐、雪松等。在他們周圍,還有幾個未命名的樹種。後來校長告訴我,那是芙蓉。
彎曲的樹幹支撐著諾大的樹冠,秋菊般的葉子滿樹翠綠,紫色的花朵(嚴格來說是紫外線粉)點綴其中。因為樹又大又綠,不仔細看很難發現這些奇花異草。芙蓉花桃花不嬌,杏花嬌羞,梨花嫩白,臘梅驕陽。
出於敬佩,出於壹種莫名其妙卻又非常強烈的“好奇和探究”,我對芙蓉的觀察和對學校老師的了解,豐富了我在村裏的閑暇時光。校長是個中年人,熱情好客,有事業心,責任心強。雖然學校和家的距離是100米,但是壹周回家壹次很難。我曾經和他聊過人生,聊過翻天覆地的學校。我也有意無意地觀察過老師們在三尺講臺上用教鞭講授知識,在燭光下寫教案,認真批改作業。這壹刻,我似乎年輕了許多,仿佛融入了這個團隊,回到了當年的教學時光。對於他們,就好像我認識芙蓉壹樣,我正在經歷從初次相識到親近,從親近到仰慕的情感變化過程。因為這種變化,彼此之間的交流也多了起來。
我不記得是哪壹天了。窗外下著春雨。我獨自坐在書桌前,整理思緒,翻閱著報紙。我忍不住看著窗外的芙蓉花。也許是因為昨晚校園裏的春風,壹棵幼小的芙蓉樹斜靠在墻上。我撐起傘,走出門外,正要扶它起來。這時,那件帶著紅紫色的“衣服”飄過來了。哦,是的。
交談中得知,她是去年剛畢業的新老師,受母親影響報考師範,從事教學工作。她的母親是壹名退休教師。她壹生沒有離開過三尺講臺,培養了壹大批人才,包括現在的校長。夜深人靜的時候,她常常陪著媽媽細細品味來自祖國各地學生的來信,分享他們成功的快樂。她喝醉了,被感染了。她告訴我她應該以她母親為榜樣。她還告訴我她喜歡芙蓉花。帶著對芙蓉的共鳴,我們帶著甜蜜的笑聲。伴隨著讀書聲走近教室,我有時會回頭看看我們舉起的那棵芙蓉樹。看著她遠去,我的目光又轉向雨中的芙蓉花。這讓我想起了芙蓉花奇怪的顏色和紫色與粉色的辯證。它是紅色還是紫色?紅變紫是內在能量的積累,是對外界的吸收,是對自身的充實。這不是芙蓉的本色,應該屬於外向的玫瑰,色彩鮮艷。芙蓉從紫色變成紅色,然後從泛色變成粉紅色。不然怎麽會裏面變成紫色,越到外面顏色越淡,逐漸變成粉白色呢?這是對自己能量的壹種釋放,也是對外界的壹種奉獻。這是芙蓉。
幻影中,淡淡的芙蓉花變成了淡淡的“衣裙”,淡淡的“衣裙”變成了安靜的小老師H,變成了滿頭銀發的小老師H的母親和辛勤勞作的園丁。......
芙蓉花,安靜的花,奉獻的花,老師的花......
第三章:窗外的芙蓉
辦公樓租約到期後,我們搬到了廠房。工廠的環境很美。到處都是綠色的草坪、柳樹、假山、噴泉和竹子。偶爾能聽到鳥兒溫柔悠揚的歌聲。這壹切,最讓我感動的是辦公室窗前的那10多棵芙蓉樹。
木槿又名牽牛花,是錦葵科木槿屬的落葉灌木或小樹。夏秋季開花,花期6-65438+10月。雖然每朵花只開放壹天,但每天都有大量的花開放。它經常被用作綠籬、單植、行植或作為花園中其他灌木的背景。
記得剛搬進辦公室的時候,不太喜歡窗外的芙蓉花。那時候,那些葉子脫落,身體光禿禿的灰褐色的芙蓉樹,頂著凜冽的寒風颯颯地站在他們面前,顯得極其淒涼和孤獨。為了不難過,整個冬天我都很少關註他們。
天氣越來越暖和,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窗外光禿禿的樹枝上,嫩芽開始出現了...不經意間,出現了壹片綠色的海洋,枝椏間許多菱形的蛋形葉子是綠色的,帶著濕潤的柔光,看起來寧靜而溫雅,壹塵不染,生氣勃勃,婀娜多姿。
漸漸的,我開始喜歡窗外那10多的芙蓉花。每天早上,我到辦公室的第壹件事就是推開窗戶,讓綠色的大海沖進來。在我眼中慢慢展開後,我依依不舍的轉過身,打開電腦,開始壹天的工作。
轉眼間已入夏,窗外的芙蓉花更加翠綠蔥郁。歪歪扭扭的樹枝上長滿了密密麻麻、靈動可愛的花和骨頭。它們有的被綠色包裹,像壹串串綠色的珠子,有的已經脫下綠色的衣服露出紅色的蓓蕾,羞澀地躲在綠葉中,靜靜地等待綻放。帶著深深藏在綠葉裏的那壹點點嬌嫩的紅色,慢慢的蔓延開來,向四周蔓延。壹場雨後的清晨,生機勃勃的綠色海面上,成千上萬朵粉紅色的芙蓉花正喧鬧地盛開著,薄如蟬翼的嬌嫩花瓣微微皺著,仿佛在花蒂處被壹根帶子系住,壹縷金色的陽光灑在上面,更加美麗。微風吹過,片片鮮花如雲朵,快樂地漂浮在綠色的海面上!
雖然每壹朵盛開的花都逃不過花開花落的命運,但它們依然笑得那麽美,開得那麽燦爛!
窗外的芙蓉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日復壹日。他們用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從炎炎夏日壹直綻放到金秋。
秋天,芙蓉花沒有夏天開得多。它們三三兩兩地散落在樹枝上。雖然它們不像過去那樣熱鬧繁華,但每壹朵盛開的芙蓉花還是那麽艷麗。它們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光澤。相反,它們在歲月的打磨下更具魅力和風情,為黃澄澄的這個黃金季節增添了壹抹迷人的粉色!
看著窗外這朵健康、清新、充滿活力的芙蓉,我的心變得清澈透明。花如佛塵,壹掃腦海中堆積太久的黴味塵埃,讓我重新揚起希望的風帆,自信而微笑地努力工作,快樂地生活!人生如流星般短暫,我們沒有理由不在生命轟轟烈烈燃燒的時候,努力留下更多的輝煌,給世界,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