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賓陽酸粉的菜史

賓陽酸粉的菜史

廣西賓陽酸粉作為壹種清爽的夏季食品,以其獨特的鮮嫩、酸甜、酥脆誘人而聞名。酸粉是壹種涼粉。將糖醋醬與蒸粉托裏混合,加入紅燒肉、臘牛肉、炒肉、酸豆芽、花生、蒜末、生辣椒等調料,壹碗色香味俱全的酸粉就出現在眼前。

相傳北宋祐五年(1053),朝廷派唐朝使節狄青率農到賓州(今賓陽縣),而農則卡在賓陽縣城西19公裏的昆侖關。元宵之夜,狄青在營地布置燈籠,設宴迷惑對方,卻暗中派兩千青騎從背後偷襲昆侖關,然後突然由前向後進攻。弄得高智措手不及,落荒而逃。逃到雲南大理,狄青大獲全勝。狄青在賓陽期間,部下多為北方人。他們不喜歡米飯,要求吃面條。而賓州盛產大米,缺少面條,很難達到要求。但是,再難,也難不倒精明的賓州人。人們將大米浸泡,磨碎蒸成米粉,和鹽水片等配料壹起送到營地。吃完後,戰士們對米粉贊不絕口。南方已是初春,氣溫驟升,悶熱如夏。北方的士兵水土不服,出現了拉肚子,發冷,沒飯吃的情況。賓西法尼亞人將米粉重新精心改造,蒸成薄片,配以米醋、腌黃瓜、香菜等調料,供士兵食用。沒想到,這種酸粉真的很神奇。戰士們吃了之後,覺得胃口大開,神清氣爽,腹瀉、癤子居然都治好了。士兵們都把這種具有提神、消暑、止渴、開胃、祛濕、清熱功效的粉末稱為酸粉。從此,賓夕法尼亞酸粉成為當地壹種獨特的小吃,代代相傳,經久不衰。

賓陽人愛吃酸粉,面館的食客如雲。再加上絡繹不絕的外地食客,賓陽縣城的賓館、飯店、小飯館、大排檔,到處都是酸粉供應。在滿大街的酸粉攤中,歷史最悠久,味道最好的應該是最早推廣鹵味南街酸粉的。顏佳、管家、鄒佳、老邊的酸粉代代相傳,源遠流長。南街酸粉選材精良,手工制作,別具壹格。

還有壹個關於賓陽酸粉好吃的傳說。傳說有個孝順的媳婦,對奶奶特別好。她的祖母病了,所以她不能吃硬的食物,也沒有胃口。看到奶奶越來越瘦,媳婦著急了,就換了壹種方式給奶奶做好吃的。但是在炎熱的夏天,老婆不能吃油膩的食物,媳婦就把米磨成粉,用水煮,讓它變得軟嫩,加上酸甜的調料,讓老婆胃口大開。經過媳婦的精心服務,妻子的病很快就好了,酸粉也隨著媳婦的孝心傳了下來,深受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