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禾本科,高粱。1壹年生草本。莖是實心的,中心有髓。分蘗或分枝。葉子像玉米,又厚又窄,覆蓋著蠟粉,光滑,中脈是白色的。圓錐花序,穗狀有帶形和錘形兩種。丁香是棕色、橙色、白色或黃色的。種子卵圓形,稍平,有粘性或無粘性。性喜溫暖、耐旱、耐澇。按性狀和用途可分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掃帚高粱等。中國是廣泛栽培的,特別是在東北。可食用的高粱谷粒用於食物和釀酒。糖高粱的莖稈可制成糖漿或生食;掃帚可以是掃帚,也可以是高梁穗的炊事掃帚;嫩葉陰幹青貯,或曬幹後用作飼料;丁香可入藥,能祛濕化痰,寧心安神。
品種來源
高粱的起源還沒有定論,但許多研究者認為高粱起源於非洲,後來傳入印度,再傳到遠東。高粱分布廣泛,形態變異多。非洲的高粱品種最多。斯諾登(1935)收集了17個野生高粱品種,其中16個來自非洲。他鑒定的31栽培種中,非洲占28種;在158變種中,只有4種在非洲以外。
在莫桑比克的壹個洞穴中,考古學家發現了105000年前的各種石器,包括刮刀和研磨機,許多當地的高粱顆粒粘在石器上。因為山洞比較黑暗,不適合農作物生存,所以這些高粱粒肯定不是山洞裏自然產生的。很明顯,原始人從洞外采集了大量的高粱作物,然後在洞內用石器處理其外殼,食用。這是迄今為止人類食用高粱的最早發現。
中國高粱(S.bicolor var.kaoliang)又名粟、黍、蘆粟、黍、黍等。關於它的起源和演變有兩種說法:壹種是從非洲(或印度)傳入。二是原產中國。由於高粱在中國經過長期的栽培和馴化,逐漸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高粱類群,許多植物學形態和農藝性狀明顯不同於原產於非洲的各類高粱。中國高粱葉脈白,穎殼小,易脫粒,米質好,分蘗少,氣生根發達,莖成熟後髓幹,含糖少或不含糖。另外,中國高粱與非洲高粱雜交時,F1容易產生較強的雜種優勢。說明兩種高粱的遺傳距離差異較大。高粱是中國最早栽培的谷類作物之壹。出土的有關高粱的文物和農書,至少有5000年的歷史。如《本草綱目》記載:“北方種植玉米,以備缺糧,其余用於牛馬,已栽培四千九百年。”
形態特征
壹年生草本植物。稈粗壯直立,高3-5米,橫徑2-5厘米,基節有支撐根。葉鞘無毛或者有點粉狀;葉舌堅硬,先端圓形,邊緣具纖毛;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40-70厘米,寬3-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略呈耳形,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或白色,兩側無毛,邊緣軟骨質,有細剛毛,中脈寬而白。穗松散,主軸外露,長15-45cm,寬4-10cm,主莖直立或微彎;主軸有縱棱,疏生長柔毛,3-7個分枝,輪生,粗糙或具長柔毛,基部致密;每個總狀花序有3-6個節,節粗糙或稍平;無梗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5-6毫米,寬3.5-4.5毫米,具純基底板和髯毛;兩種穎片均革質,通常上部和邊緣有毛,開始黃綠色,成熟後紅色至暗褐色;第壹穎片背面凸起,1/3上部薄,邊緣內折有窄翅,向下堅硬有光澤,12-16脈,僅及中部,具橫脈,尖端尖或有3小齒;第二片穎片有7-9條葉脈,背面圓形,頂部附近有不明顯的脊,船形,邊緣有細毛;外稃透明,膜質,第壹外稃披針形,邊緣具長纖毛;第二外稃披針形至長圓形,有2-4條脈,頂部稍2裂,從裂齒處伸出壹彎膝芒,長約14mm;雄蕊3枚,花藥長約3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開,柱頭帚狀。穎果兩面平凸,長3.5-4毫米,紅色至紅褐色,成熟時寬2.5-3毫米,頂端略露。葉柄的葉柄長約2.5毫米,小穗線形至披針形,長3-5毫米,雄花或中性,宿存,褐色至暗紅褐色;第壹穎片有9-12脈沖,第二穎片有7-10脈沖。開花結果期為6-9月。染色體2n=20(Celarier,1958)。
品種分類
建國以來,我國經歷了國家對地方高粱品種的調查、收集和整理,以及從地方品種選育到雜交育種的轉變。育種目標從單壹產量育種到高產前提下的品質育種,再到高產、優質、多抗的育種轉變。雖然中國高粱產區廣闊,自然條件復雜,生產用途各異,如糧食用、飼料用、制糖用、釀酒用或工藝用等,但畝產量已從50年代的73公斤提高到近年的313公斤。在播種面積大幅減少的情況下,總產量趨於穩定。
多樣化
高粱品種繁多,有早熟品種、中熟品種、晚熟品種,又分為常規品種和雜交品種。味道常規,甜膩;植株類型包括高、中高、多穗等。高粱稈還可以分為甜的和不甜的。谷物(面粉制成的食物)有許多顏色,如紅色、白色、臉紅白色、不紅也不白。按性狀和用途可分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掃帚高粱等。高粱有40多種,分布在舊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高粱起源於非洲,公元前2000年傳到埃及、印度,後在中國栽培。主要生產國是美國、阿根廷、墨西哥、蘇丹、尼日利亞、印度和中國。按用途分為粒用高粱和稭稈高粱,稭稈高粱主要指轉化品種甜高粱。
變化
經過培育和選擇,形成了許多品種和變種。根據用途和花序、粒形的不同,可分為四大類:粒用高粱、糖用高粱、飼用高粱和帚用高粱。粒用高粱籽粒裸露,品質好,品種多,穎果大而扁;耳朵緊密下垂的杜拉變種;中國高粱具有直立長穗和近似圓形的穎果;糖用高粱-魯肅稈節間長,果肉甜,含糖量為10 ~ 19%。用於掃帚的高粱莖皮柔韌,適於編織,具有用於掃帚的長花序枝。飼料高粱分蘗多,生長旺盛,籽粒長,如蘇丹草、約翰遜草等。高粱的穎果含有60-70%的澱粉、蛋白質、脂肪、鈣、鐵、維生素B和煙酸。我國主要種植區域為西北、東北和華北,播種面積約占全國高粱總面積的2/3。它經常被用作主食。因為種皮含有單寧,有澀味,容易與蛋白質結合,所以很難消化。美國和歐洲的國家大多用於發展畜牧業。
主要應用
綜合利用高粱的籽粒、穗(花序)、穗頸和莖是我國高粱栽培的傳統做法。高粱種子加工後成為高粱米,在中國、朝鮮、前蘇聯、印度和非洲都是糧食。食用方法主要是將大米煮熟或磨成粉再做成其他食物,如面、面條、卷、煎餅、蒸餅、粘餅等。除了食用,高粱還可以用來制造澱粉、糖、酒和酒精。
⊙上世紀50年代初,高粱粒曾是東北的主食。
茅臺、汾酒等名酒以高粱為主要原料。
甜高粱莖稈含有大量的汁液和糖分,是近年來新興的糖料作物、飼料作物和能源作物。
綜合利用高粱的籽粒、穗(花序)、穗頸和莖是我國高粱栽培的傳統做法。高粱種子加工後成為高粱米,在中國、朝鮮、前蘇聯、印度和非洲被用作食物。
營養成分:每100g紅高粱米含11.4g水、8.4g蛋白質、2.7g脂肪、75.6g碳水化合物、0.6g粗纖維、1.3g灰分、7mg鈣、188mg磷、4.6544。
性味:溫、甜、澀。
功效:溫中、益氣、止瀉、斂胃、止霍亂。適用於腹瀉、小便濕熱。
食用方法:主要用於烹飪或磨成粉後再制作其他食物,如面、面條、煎餅、蒸餅、粘餅等。加工後的高粱面條可以制成人們喜歡的各種食品,近年來已成為迎賓的壹餐。除了食用,高粱還可以用來制造澱粉、糖、酒、醋和酒精。
營養成分
高粱的主要利用部位是種子、米糠、稭稈等。其中,種子中主要營養成分含量為:粗脂肪3%,粗蛋白8~11%,粗纖維2~3%,澱粉65~70%。
種子中蛋白質含量壹般為9~11%,其中賴氨酸約0.28%,蛋氨酸0.11%,胱氨酸0.18%,色氨酸0.10%,0.37%。高粱種子中亮氨酸和纈氨酸的含量略高於玉米,精氨酸的含量略低於玉米。其他氨基酸含量與玉米大致相當。高粱麩皮中粗蛋白含量約為65438±00%,鮮高粱酒糟中為9.3%,鮮高粱醋渣中為8.5%。高粱莖稈和高粱殼的蛋白質含量較少,分別約為3.2%和2.2%。
高粱蛋白質略高於玉米,品質也較差,缺乏賴氨酸和色氨酸,蛋白質消化率低。原因是高粱醇溶蛋白之間有很多分子間交聯,蛋白質與澱粉之間有很強的鍵,使酶很難進入分解。
脂肪含量為3%,略低於玉米,脂肪酸中的飽和脂肪酸也略高,所以脂肪的熔點也略高。亞油酸含量也略低於玉米。高粱加工的副產品粗脂肪含量高。風幹高粱麩皮的粗脂肪含量約為9.5%,鮮高粱麩皮的粗脂肪含量約為8.6%。酒糟中4.2%,醋渣中3.5%。種子中的粗脂肪含量較少,只有3.6%左右,高粱稈和高粱殼中的含量也較少。
無氮提取物包括澱粉和糖,是飼料高粱的主要成分,也是畜禽的主要能量來源。飼用高粱無氮浸出物含量變化範圍為65438±07.4 ~ 765438±0.2%。高粱莖稈和谷殼中含有多種粗纖維,其含量分別約為23.8%和26.4%。澱粉含量與玉米相當,但高粱澱粉顆粒被蛋白質覆蓋,所以澱粉消化率低於玉米,有效能值相當於玉米的90~95%。高粱稈和高粱殼的營養價值雖然不如精料,但來源多,價格低,可以降低飼養成本。
礦物質和維生素中的鈣磷含量與玉米相似,磷約為40~70%,為植酸磷。維生素中B1和B6的含量與玉米相同,泛酸、煙酸和生物素的含量比玉米多,但煙酸和生物素的利用率低。據中央健康研究所(1957)分析,每公斤高粱種子含硫胺素,(維生素B)1.4毫克,核黃素(維生素B)0.7毫克,煙酸6毫克。高粱成熟前綠葉的粗蛋白含量約為65438±03.5%,核黃素的含量也很豐富。高粱的種子、莖、葉中都含有壹定量的胡蘿蔔素,特別是用作青飼料或青貯飼料時。
單寧是壹種水溶性多酚化合物,又稱單寧酸或單寧酸。單寧有很強的苦味,影響適口性;單寧能與蛋白質和消化酶結合,影響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利用率。
種植栽培
區域高粱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可在肥沃的平原、幹旱的丘陵和貧瘠的山區種植。山西是高粱的主要產區之壹。
高粱種植可分為春種和秋種。春播作物的播種期為農歷三月底至四月中旬,不宜過早。因為早播溫度低,生長緩慢,遇到寒流容易枯死。秋收作物應在農歷5月底至6月底之間播種,時間不能太晚,以免生育中後期溫度過低,影響生長,延緩成熟。其培育過程大致如下:
整地:先將堆肥鋪在耕地上,然後翻耕至65,438+02 ~ 65,438+05 cm (4~5寸)深度,充分打碎土塊,去除雜草,平整土壤表面。
按照50厘米的行距,挖4~6厘米深的種植溝。
播種量:每公頃約需15 ~ 20kg種子,可向當地鄉鎮農會購買。
播種方式:播種方式可分為按需播種和條播兩種。壹般以鉆孔為主。在種植溝內均勻播種,然後覆土,厚度約3厘米。
施肥方法:
(1)春耕秋耕:整地前將堆肥鋪在田間,然後翻入土中。磷肥總量和氮鉀肥各壹半量在播種前作為基肥,剩余壹半量的氮鉀肥在播種後30天施入。
(2)宿根栽培:壹半肥料在主要作物收獲後10天施入,另壹半在主要作物收獲後30天施入。施肥位置應距離植株10~15 cm,以免傷害植株。
田疃管理
(1)套種:播種後20-25天,高粱苗高15 cm時,進行第壹次套種,直至高粱苗高25-30 cm,進行第二次套種。最後,株距將維持在10 cm左右。如有缺株,可將間作中要拔出的壯苗挖出來補種。
(2)中耕除草:在高粱生長期間,根據雜草的發生情況,實施中耕除草2~3次,特別是生長前期,要特別註意除草,以免影響發育。如果使用除草劑,應在播種後噴灑,並在發芽前覆蓋土壤。
(3)土壤栽培:第壹次中耕除草後,應立即在植株旁追肥,在植株莖幹上栽培土埂,防止倒伏,促進發育。
(4)灌溉排水:高粱耐旱,但如遇幼穗形成期(播種後35天左右)、乳熟期(播種後75天左右)幹旱,產量受影響較大,應適當灌溉。雨季要隨時清除積水,避免病蟲害,延長成熟期。
宿根(再生)栽培
(1)切莖:春季采收時,立即在離地面1~2 cm處切莖,切莖越早越好。
(2)施肥:施肥量和肥料種類及施肥時期如上所述。
(3)疏芽:切莖後,每株芽數可達2-5個,但每株保持兩個健康芽的原則是,剩余芽應盡快去除,以免吸收營養。
(4)其他管理:如中耕除草、收割調制等操作與高粱壹般栽培方法相同。高粱田化學除草
高粱田化學除草具有除草及時、效果好、勞動強度輕、效率高、成本低等優點。化學除草的推廣應用可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粱田化學除草主要在播種至出苗和出苗後5-8片葉進行。具體施用方法和化學藥品描述如下:
(1)播種前的土壤處理
播種至出苗化學除草是壹種利用時間差選擇除草的方法。就是在高粱種子播種後,幼苗出土前噴灑除草劑,而雜草發芽早,遇到藥物後會很快死亡,達到除草的目的。高粱田定向播種後苗前常用的化學除草方法如下:
(1)25%綠麥隆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200-300克,加水50公斤,均勻噴灑於土壤表面。
(2)25%矮壯素可濕性粉劑,每667 m2 150g,加50%矮壯素EC 150ml,或60%丁草胺EC 50m l,加水45kg~50kg,噴灑於土壤表面。
(3)80%除草劑(又名茅毒、甲基羧基除草劑)可濕性粉劑,每667 m2 75g ~ 120g,混35kg~40kg水,噴施於土壤表面。如遇幹旱,可用2 cm ~ 3 cm的淺耙將藥液與土壤混合,增加與雜草和幼草接觸的機會,提高除草效果。
(4)72%異丙甲草胺乳油,每667平方米100 ml ~ 150 ml,加水約35kg,噴灑於土壤表面;或用72%異丙甲草胺EC 75mL,加40%莠去津膠懸劑100mL,加35kg水噴灑土壤表面。
(5)50%利谷隆可濕性粉劑150克~ 200克,水40公斤,均勻噴灑於土壤表面。
(6)5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克~ 300克,水40公斤,均勻噴灑在土壤表面。
(7)48%百草枯二氯化物水溶液,每667平方米25毫升~ 40毫升,與35公斤水混合,或20毫升~ 30毫升百草枯二氯化物加40%莠去津懸浮劑150毫升~ 200毫升,或200毫升~ 300毫升48%甲草胺(又稱套索)乳油,與水混合。
(8) 200毫升~ 300毫升的40%司馬金膠懸液,40公斤水,均勻地噴灑在土壤表面。註意這種藥有效期長,不適合安排小麥、油菜、大豆等作物作後茬作物。當玉米和甘蔗用於後茬作物時,劑量可增加到500毫升。
(2)苗期莖葉處理
苗期化學除草是利用除草劑在作物和雜草體內代謝的不同生化過程,達到除草保苗的目的。高粱出苗後5-8葉期抗藥性強,使用化學除草劑比較安全,但5-8葉期前後對除草劑非常敏感,所以苗期化學除草壹般在5-8葉期進行,否則容易引起藥害。高粱化學除草壹般在播種後、出苗前進行,苗期壹般不宜噴藥除草。
特工。如苗期雜草危害嚴重,應嚴格控制噴灑時間、濃度和品種。苗期常用的化學除草方法有:
(1) 72% 2,4-滴丁酯EC,每667平方米40 ml ~ 65 ml,加水約35kg,在高粱出苗後4 ~ 5葉期均勻噴灑於雜草莖葉,主要防除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對禾本科雜草無效。
(2)40%莠去津膠懸劑,每667平方米200毫升~ 250毫升,加水35公斤,在高粱4 ~ 5葉期,均勻噴灑在雜草莖葉上。可防除單雙子葉雜草和深根雜草。
(3)每667平方米用20%二甲基四氯醇100mL和48%百草枯二氯化物12.5mL混合,加水35kg,在高粱出苗後4-5葉期均勻噴灑在雜草莖葉上。
強調
高粱對化學藥劑非常敏感,使用時壹定要嚴格控制品種、時間、濃度和方法,否則容易造成藥害。如果是第壹次使用化學除草劑,經驗不足,就要先做小面積除草試驗,總結經驗後再推廣,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產量損失。[2]
編輯這壹段疾病預防
高粱散絲黑穗病在我國各高粱產區均有發生,在華北和東北地區較為嚴重。如何防治高粱黑粉病?高粱黑粉病的防治應采取抗病良種選育、種子處理等栽培防病等綜合防治措施。
適時播種,提高播種質量,過早播種,土壤幹燥,整地質量差,覆土厚,會延長出苗時間,增加侵染機會,加重病情。所以壹般來說,在保證成熟的情況下,播種要盡量晚。播種前土壤水分要適宜,整地要精細,覆土深度要適宜,這樣才能保證出苗早,苗壯,縮短芽的侵染時間,減少病害的發生。
選擇抗病品種。農家品種壹般不抗病。主要抗病或免疫品種為進口國外品種,如法農1、洪梅、美白、早熟亨加利、亨加利等。
在可能的條件下輪作可以控制和減少這種危害。土壤消毒也是有效的防控措施。用20%威秀靈EC到100倍細土,種植後每個穴用50克藥土覆蓋,然後覆土。也可以用75%五氯硝基苯0.2公斤,混合500公斤細土,撒在播種溝上。
施用網肥和種肥可以切斷糞肥傳播病害的途徑;不要播得太早,蓋得太深。及時清除病株並焚燒,以減少土壤中病菌的含量。[3]
編輯這段民間傳說
中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名酒薈萃,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傳說發明酒的人叫杜康。他做長工的時候,有壹次不小心把高粱米放進了壹棵樹的洞裏。時間長了,就發酵成了酒。於是起初取名為“酒”,後來就有了“酒”這個詞,加上了“酒”這個歷史典故。葡萄酒是什麽時候生產的,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
1的墳墓上有高粱稈,表示死者打開了冥界之門,死者可以自由出入冥界之門,可以轉世。另壹個說:打開冥界之門,就不會變成孤魂野鬼。)
高梁長在墳頭上,意味著逝者有德,意味著後人要出人頭地,人丁興旺。(高粱是出人頭地的意思,容易招風,風是嫉妒的,要當心。)
編輯這個食用食譜高粱米粥。
所需材料:高粱米50克,冰糖適量。
制作:將高粱米煮成粥(高粱米需煮沸),加入冰糖再煮,糖化後溫服。
功效:健脾和胃,生津止渴。
高粱粥
所需材料:高粱米100克,桑螵蛸20克。
制作:首先將桑螵蛸用清水煎煮3次,收集濾液500毫升;然後將高粱米洗凈,放入砂鍋中,加入桑螵蛸汁,放在火上煮至高粱米爛爛。
功效:和胃健脾,益氣消食。[4]
高粱豬肚粥
所需材料:高粱米90g,蓮子60g,65438+大米50g。
胡椒粉3克,鹽3克。
制作:將高粱米翻炒至焦香,去掉上面多余的外殼;將豬肚、蓮子肉、花椒洗凈,與高粱米壹起放入瓦罐中,加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高粱米熟爛,調味即可。
高粱年糕
所需材料:高粱米600g紅豆沙300g白糖150g。
產量:1。高粱米洗凈,倒入適量清水,籠蒸待用。2.取兩個瓷盤,將壹半的高粱米放入盤中抹平,用手壓成兩三厘米厚的塊,剩下的高粱米放入另壹個盤中內壓。3.將壓好的高粱米扣在案板上,用刀抹平,然後鋪上厚薄均勻的豆沙餡,再將另壹半高粱米扣在豆沙餡上,用刀抹平,吃的時候用刀切成菱形塊,裝盤,撒上糖,即可食用。[1]
編輯這段高粱釀酒
高粱是白酒生產的主要原料。用高粱釀造白酒在世界上獨樹壹幟,在中國久負盛名。高粱酒以其色、香、味、風格展示了中國酒文化的深刻內涵。
在中國,以高粱為原料的蒸餾酒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俗話說“好酒離不開紅糧”。國內外的中國名酒大多是以高粱為主要原料或作為輔料制成的。高粱種子中不僅含有大量的澱粉、適量的蛋白質和礦物質,還含有壹定量的單寧。適量的單寧可以抑制發酵過程中的有害微生物,提高葡萄酒的出酒率。單寧產生的丁香酸、丁香醛等芳香物質也能增加白酒的芳香風味。因此,單寧適當的高粱品種是釀造優質葡萄酒的好材料。
“蒸凈(Micha)”、“蒸混(Micha)”和“混蒸混(Micha)”是白酒釀造中的三個重要配料。“蒸(Micha)”主要用於清香型大曲白酒的生產,而濃香型大曲白酒的生產則采用“混蒸(Micha)和連續發酵”的工藝。
釀造濃香型大曲酒的原料必須粉碎,有利於澱粉顆粒的膨脹和糊化,為糖化發酵創造良好的條件。生產濃香型大曲酒的主要原料有高粱、小麥、大米、糯米、大麥、玉米和豌豆。制曲原料以小麥為主,加入部分大麥和豌豆。
釀造原料有兩種,壹種是純高粱(最好是糯高粱),現在習慣稱之為“單粒型”;另壹種是比例適當的酒,傳統上叫“雜糧型”,現在習慣叫“多糧型”。“單糧型”和“多糧型”在原料和比例上有顯著差異,造成葡萄酒品質和風格的差異。
貴州茅臺、四川劍南春、瀘州老窖、五糧液、山西汾酒等名酒都是以高粱為主要原料或佐料釀造,形成了中國獨特的釀酒工業。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釀酒行業發展迅速,對原料的需求與日俱增。釀酒原料是高粱的壹個主要目的地。據統計,全國有100多家大型酒廠,每年對高粱的需求量為100-150×104t。此外,各地中小型酒廠較多,高粱需求量約為100×104t。據初步統計,中國所有酒廠每年需要250-280×104t高粱。
高粱酒的釀造過程分為制曲、釀造、包裝三個部分。
制曲:原料為當地生產的小麥,制曲工作通過研磨→攪拌→制塊→培養大曲→堆積大曲→磨溝→加入高粱發酵完成。
釀造:原料以金門種植的高粱為主,通過浸泡→蒸煮→冷卻→制曲→發酵→蒸餾(第壹酒)→制曲→發酵→蒸餾(第二酒)完成釀造生產。
包裝:將壹、二次蒸餾酒勾兌後,存放於酒窖中,去除異味六個月以上,再進行品嘗,達到出廠標準後,再灌裝成成品投放市場。
參考數據
1.中藥信息網:高粱(植物形態圖來源)。
2.國家高粱改良中心。
3.高粱病害防治。達農。com[引用日期2012-11-12]。
4.五谷雜糧的完美組合——五谷糯米雞。美食屋【引用日期2012-12-30】。
5.高粱。達農。com[引用日期2065 438+02-11-10]。
開放分類:農作物,農業,谷物及農產品,禾本科
參考資料:
/view/25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