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山西省稷山縣有多少年的歷史?

山西省稷山縣有多少年的歷史?

唐、禹、夏、商屬冀州。

春秋時期屬於晉。

戰國屬魏。

秦屬邳市郡,河東郡。

西漢屬李思部河東郡,汾南為左毅郡(今聞喜);北汾屬常秀縣(今新疆)。汾南為稷山亭,縣城東北為稷亭。

東漢時,左毅、常秀兩縣被廢,郫縣(今河津)劃於汾北,聞喜縣分於汾南。今縣城為雞亭,汾南為雞山亭。

三國同屬魏泗郡,北有平陽郡的皮實郡,南有河東郡的聞喜郡。

西晉屬泗州,汾北仍屬平陽縣皮氏縣,汾南仍屬河東縣聞喜縣。

趙倩、前秦、後秦同屬平陽縣。

北魏屬東庸州正平縣。

北魏太和十壹年(487年)經分析,聞喜、龍門兩縣部分地區為高良縣(縣城位於今縣城東南15km處),與高良縣並列,縣位於高良,轄高良、龍門(今河津)。這是稷山獨立縣的開始。

東魏、西魏、北齊、北周時期,汾北分屬東魏、北齊,仍稱高梁縣。汾南屬於西魏和北周。西魏在禦筆(縣城南6公裏)上建城,北周置禦筆為周迅。周迅被撤銷後,遷至江州管轄。

隋開帝十八年(598年),江州統治由禦筆移至正平(今新疆)成為將軍郡,高梁郡改為稷山郡,城建在汾河(今本縣)以北,城屬將軍郡。

唐代稷山屬江州,河東道。

五代初屬後梁河中伏。

後唐同光三年(925)屬江州。

北宋屬江州,河東道。

元初屬江州,晉寧路。元大德九年(1305)改為平陽路,後改為江州晉寧路。

明屬平陽府江州。

清仍屬江州。

中華民國(以下簡稱民國)隸屬河東路3年(1914)。

21 (1932)隸屬山西省第七行署,27年(1938)改為第八行署,31 (1942)收歸第七行署。

民國三十六年(1947)四月,稷山解放,八月,縣北部仍稱稷山縣,屬晉綏第十專署管轄。汾南與河津縣汾河以南地區組成吉河縣,由稷山縣翟店鎮管轄,屬太嶽三社管轄。民國37年(1948)8月,撤銷稷山縣,稷山縣恢復原建制,仍屬第十晉綏特署管轄。次年改為晉南行政督察署,三月歸運城專員公署管轄。

1954年,運城、臨汾合並為晉南署,縣以下。

1958 10、稷山縣、河津縣和萬榮縣大部分地區以及鄉寧縣西坡、韋莊公社統壹並入稷山縣,隸屬津南機構。

1959年7月,原萬榮縣劃歸稷山遺址,分離。1961二月,河津縣沈澱;西坡、韋莊公社歸鄉寧,稷山縣恢復原貌。。

1970年,晉南署分為臨汾署和運城署(後改為行署),隸屬於運城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