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王老師的兩本書《味道》和《溫食》。寫得好,讓妳如饑似渴,幽默風趣。比如豬油,印度人吃咖喱骨髓,錦鯉魚,都是無傷大雅的玩笑或者調侃。看的時候要不停的記錄怎麽做這個怎麽做那個,津津有味,投入其中。從文章本身來說,感覺有壹種那個時代香港文人的風格和烙印。
蔡瀾、金庸、黃宗羲、倪匡被稱為“四大才子”和“食神”!金庸老先生曾這樣評價蔡瀾:他見多識廣,琴棋書畫,聲色富貴,吃喝嫖賭,文學電影,無所不知。在電影、詩歌、書法、金石、飲食方面,可以說是壹流的通路。
世界很大,他認為某個地方是世界上最好的。他真的嘗遍全世界都是壹樣的食物嗎?顯然不可能。當然,食物有它的優點和缺點,但世界充滿了奇跡。沒有必要把他的推薦視為壹本神聖的書,更不用說假裝贊美它。吃,或裹腹,或滋補,或開心。如果妳還不喜歡某樣別人喜歡的東西,浪費妳的時間去得到它是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