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父輩的人來說,那個時候湊在壹起喝杯酒,遠沒有我們現在這般的儀式感。有時候簡單到兩個人守著壹小碟鹹菜、壹大壺老酒,從中午壹直喝到深夜。那個時代的人們特別註重酒品,更看重人品,壹碟小菜,品得是人生百年煙火;壹壺老酒,喝得是千載江湖恩怨。 下面就分享給朋友們老酒友評出的“6大下酒菜”,前3種實至名歸,後3種爭議較大:
香酥花生米作為硬核的第壹下酒菜,這是毫無爭議的,這也是最眾望所歸的壹道下酒菜,更是很多老酒客最鐘情的壹道小菜。 香酥花生米是很多酥脆花生米的統稱,比較常見的有油炸花生米、鹽炒花生米、鹽酥花生、酒鬼花生等。記得小時候,信息落後、交通閉塞,除了慣例的日子,家中來客人都是很突然。客人來了,家人就開始忙碌著準備下酒菜,容易貯存的花生米,盛上兩大捧,少量油潤鍋,小火慢慢焙炒,火候到了調入鹽或白糖,調配成鹹口或甜口的香酥花生。這麽壹大盤酥脆的花生米,便是客人下酒的最佳選擇,大多到酒場結束,還能剩下小半盤。
到了逢年過節,或者是家中來了尊貴的客人,那最硬核的下酒菜非這盤醬牛肉莫屬。 過年的時候,壹般每家每戶都會自己在家鹵制上幾斤醬牛肉,浸泡在醬香濃郁的鹵湯之中。客人來了,撈上壹大塊,切上滿滿壹大盤,壹塊醬牛肉都能喝上三大口高度酒。看過古裝劇的朋友們,可能對於江湖好漢、俠客義士們聚在壹起喝酒的場景都會記憶猶新:“小二,給我切二斤牛肉,篩幾壺好酒,要快!”所以說,醬牛肉能夠入選,不但因為其硬核,也是眾望所歸的選擇。
在過去的歲月,蔬菜大棚還沒有普及,到了冬天也沒有什麽反季節蔬菜,壹般就是大白菜、蘿蔔等家常菜。到了夏季,家家戶戶都種著小菜園,實現自給自足的同時,突然有客人到訪,便是可以應急的下酒菜。幾支黃瓜清洗幹凈,還要在涼水中浸泡通透了,拍上壹大盤,搗上壹大頭蒜,再調入各種調味料。喜歡吃辣的朋友,壹大勺辣椒油便又給這道菜增加了馥郁的香味,幾棵香菜增添了濃郁的異香。 不管多辣的高度老酒,壹口涼拌黃瓜咽下去,那種沿著食管的燒灼感便蕩然無存,滿滿全是清香的味道。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遇到了豐收的年景,過年的時候,老百姓也從來不會吝嗇。除了醬牛肉,最硬核的下酒菜莫過於各種鹵好的下貨肉了。壹塊豬臉、壹個豬耳、兩個豬心,都能切上壹大盤,切入蔥絲、香菜,簡單進行調味,熬上點辣椒油,趁熱壹激,便是最美味的下酒硬菜。煮熟的豬蹄,也不用再加工,撕成小塊便可以直接上桌;小腸、肥腸也是搭配著搗好的蒜泥,便可以直接上桌。如果再各上壹盤豬肚、護心肉,那瞬間就把這桌宴席提升了壹個檔次。 這麽8道硬核的下貨肉,被人們戲稱為“八大件”,再搭配上幾道青菜,便是過年時候,農戶人家能拿得出手的最高標準,用來招待最尊貴的客人。
記得小時候,每到快過年的時候,父親都會煮上壹大盆的水煮花生。調入鹽,切入蔥姜,調入八角、桂皮、香葉等香料。煮熟後直接用原湯浸泡在大盆內,從初壹到初五家中親戚朋友不斷,壹大盤煮好的水煮花生,便又成了最快手的壹道下酒菜了。講究點的再焯上點芹菜小段,與水煮花生拌在壹起,淋入點香油,便是升級版的涼拌芹菜花生米。遇到每年鮮花生上市,特別是現在的燒烤攤上,必備的下酒菜就是鹽水花生。 鮮嫩的花生,帶著外殼煮上壹大鍋,直接就著小酒扒著吃,便又吃出了幾絲煙火味道。
如果夏天來家中做客,主家都會煮上幾個鹹鴨蛋來招待客人。各家各戶養的家鴨,到了春天便開始下蛋,爭著氣壹天下壹個。清明節後就開始腌鹹鴨蛋了,計算著日子,分批腌制到不同的大陶缸中,到了麥收時節正好派上大用場。這個時節腌的鹹鴨蛋,個個都泛著油,敲開後順著蛋殼向外溢出,弄得整個鴨蛋都油汪汪的。家中來客人就要講究點了,瞄準了,壹把鋒利的菜刀快速從中間切開鹹鴨蛋,擺上壹大盤。 客人就著壹半鹹鴨蛋,就能從開場吃到收場,直到壹大壺老酒見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