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他奶奶送給他壹把吉布森F-Kong純音爵士吉他,開始學音樂。我年輕的時候在大學學的是建築設計。
1964年,大學畢業,開始在各種民謠俱樂部演出,與新克裏斯蒂吟遊詩人的主唱蘭迪·斯帕克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蘭迪還專門為丹佛寫了壹首歌《這條路》,希望丹佛有壹個更好的未來。
1965年,Chad Mitchell Trio主唱離團。他被當時的四兄弟推薦,通過試音成為新主唱,並開始隨團在各大高校巡回演出。同年,他創作了自己的第壹首歌《為了Bobbie》。
1966年發行了第壹張個人專輯《約翰·丹佛唱歌》,大部分都是翻唱別人的歌,作為聖誕禮物只發行了250張,但其中有壹張《乘噴氣式飛機離開》,是自己作曲的,由彼得、保羅和瑪麗(Peter,Paul & Mary)演唱,在1967年發現並翻唱後壹舉成名。1969年,他還和保羅·普雷斯托皮諾以及彼得、保羅、瑪麗三人組合唱了這首歌。
1967年,她與安妮·馬爹利結婚,但因身體問題無法生育,於是先後收養了壹兒壹女。
1968年,邁克爾·約翰遜加入了三重奏,他們壹起擔任主唱。後來,約翰遜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出名。
1969年,三人組解散。在咖啡館的幾場音樂會後,他發布了他的商業個人專輯《韻和原因》的第壹章,其中包括“乘噴氣式飛機離開”。
1971年,他致力於鄉村歌曲的創作和演唱,與比爾·丹諾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由比爾作詞的歌曲《鄉村路,帶我回家》描述了西弗吉尼亞山區的美麗景色,後來成為丹佛的標誌性曲目。
1972年,他以演唱《洛基高》進入電視熒屏,成為ABC《午夜特別節目》的主持人,並為當年的冬奧會創作了主題曲《勝利就是和平》。
1974,成為美國唱片最暢銷藝人。
1975年,他為朋友雅克·庫斯托的船“賈瓦德·加裏布索”寫了壹首《賈瓦德·加裏布索》。他後來為雅克寫了四首未發行的歌曲,如《阿爾斯昂》、《風》、《鯨魚之歌》、《十壹月的風暴》和《藍色的水世界》。其中Alsi Ang是雅克的另壹艘船Alsi Ang。
1976,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
1977年,他拍了自己的第壹部電影《天哪!》(哦,天哪!)。同年,埃爾維斯·普雷斯利去世,包括詹姆斯·伯頓在內的三名原埃爾維斯·普雷斯利樂隊成員加入了約翰·丹佛的樂隊,並發行了專輯《我想活下去》。
1978年,同名專輯《約翰·丹佛》發行,主打搖滾風格。
1979期間,鄧小平同誌訪美,約翰·丹佛應邀在華府甘乃迪文化中心為鄧小平同誌演唱他的代表作。
1981與“世界三大美聲男高音”之壹的普拉西多·多明戈合唱了壹首《或許是愛》。他也曾在中國和前蘇聯演出,熱衷於慈善和環保。同年,他為他的中國之行創作了歌曲《上海微風》。
1982,與安妮·瑪塔離婚。
1984年,他又為冬奧會寫了主題曲《只差壹個夢》。
65438-0985在蘇聯演出,成為冷戰時期第壹個在蘇聯演出的美國歌手。它的唱片於2007年發行。
1986年在愛爾蘭演出,有演出的視頻,但從未正式發布。同年,他寫了壹首歌《為我而飛》,紀念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的所有成員,這首歌被收錄在專輯《同壹個世界》中。同年,與蘇聯歌手亞歷山大·格拉斯基(александрарасаскдкогкдог)。
1988,與澳大利亞歌手兼演員卡珊德拉·德萊尼(Cassandra Delaney)結婚,在服藥治愈不孕癥後生下壹女。
1989發布單曲《植物保育樹》,號召大家盡可能多植樹。
1992,國內開演唱會。
1993,與卡珊德拉·德萊尼離婚。
1995,他在二月份舉辦了壹場拯救瀕危野生動物的演唱會。同年,他創作了兩首新歌《治愈時光》和《流浪靈魂》,並在8月的壹場演唱會上演唱。但可惜兩首歌都沒有發行。
1997年,雅克·庫斯托去世。他專門為庫斯托創作了壹首歌曲《藍水世界》,並於6月演唱。但在這首歌發行之前,他死於加州灣的壹場空難,享年53歲。去世前兩周,他與休斯頓交響樂團舉行了最後壹場大型音樂會,最後那首同樣未發行的歌曲《回家》成為了他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