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晚上,我們早早吃了晚飯,開始“扛筐”。所謂“提筐桶”,就是在紗布袋裏放壹些生石灰,綁在秤的壹端。人拿著秤的另壹端,把紗布袋扔在地上,地上留下了白色的斑點。當然,“提筐桶”也是有壹定規則的。總是要先從江邊碼頭“扛”過去,再從屋前天井和屋內“扛”過去。當“提筐桶”結束時,房前屋後到處都是許多白點。因為白點越多,就預示著今天。
每年的糧食收成越好。
2、麻花很悶熱
大人已經過了火炬,回家炸麻花了。炒麻花就是把玉米放在鐵鍋裏用火炒。有的人沒有玉米,就用大米代替。據說麻花可以炸老鼠的眼睛;玉米炒的越多,老鼠死的越多。我爸媽在家炸麻花的時候,我們都在互相玩,繼續自己的遊戲。
老人們說,如果十六夜被別人罵了,那將是最幸運的,俗稱“倒黴”,可以擺脫壹年的厄運。所以大人們回家後,我們幾個夥伴就去農場裏平時最罵人的王阿姨家罵他們。通常的做法是三步走:敲窗戶,踢門,鞭打。
3.送牛樁
中國正月十六送牛樁的傳統習俗由來已久。那時候我還不知道計劃生育。很多家庭,第壹個和第二個孩子生的都是女孩,壹直想再要壹個男孩,於是邀請別人給他們牛樁,以求生存。很多時候,誰發個牛堆,總能如願以償。所以當時流行送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