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瑕位於代縣北部,被稱為爾雅的胡夏。今天,人們稱它為草多山。山前曾經有壹座代王廟,現在只剩下壹片廢墟。
這場政治陰謀的受害者是戴望和他的妻子,趙無極的妹妹。當她聽說戴王被弟弟殺死時,她痛哭流涕。最後,她為自己的頭發削尖了發簪,為別人默哀,把她自殺的地方叫做“莫莫山”。
吳釗·襯衫作為私生子繼承了王位,這與傳統的宗法繼承制度相悖。不僅被人詬病,就連重男輕女觀念很強的武衫也時常感到不安。攻滅代國後,封長兄伯祿之子趙周為代成軍。三十三年後,當他死的時候,他沒有把他的王位傳給他的後代,而是讓趙周的兒子趙桓繼承他作為紀念。在這壹點上,用中國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來衡量,他是無私的。他不僅贏得了當時人們的尊敬,而且維護了趙氏家族內部的團結。
作為同壹個被選定的繼承人,後晉四卿之壹的致仕犯下了壹個無法挽回的錯誤,最終導致了家族的覆滅。
智宣子有三個兒子。當他決定在芝罘傳教時,氏族誌國反對說:“芝罘不如小智。智瑤比別人有五個優點:相貌好,騎射好,才識兼備,能說會道,雷厲風行,但是他有壹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沒心沒肺。如果他要用自己的五大優勢去制服別人做不厚道不正義的惡事,誰會容忍他和他和睦相處?如果智瑤真的是繼承人,智石必將滅亡。”在《左傳》中,最終斷送姚智基業的性格缺陷被總結為兩個字:“貪”和“窘”。貪包括貪得無厭、大喜、狂妄、奢靡;任性包括剛愎自用,不可教練之言,獨斷專行。
在德行和才能之間,智選子反復權衡後,選擇了後者,並讓智瑤做了自己的接班人。
失望的誌國要求太史離開誌士家族,另組輔助家族,避免滅族之災。芝罘打敗晉陽,芝罘被滅,只有芝罘改姓伏氏得以幸免。
1500年後,司馬光在《子同治鑒》中評論說,智堯的滅亡在於他人才多,德行少。人才是德的輔助資本,德是中央統帥。從古到今,因為我們的天賦和道德缺失導致國家崩潰的案例數不勝數。所以,如果能仔細審視人才和道德這兩種不同的標準,知道選擇的順序,就不會重蹈前人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