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食藥同源的營養觀是什麽?

食藥同源的營養觀是什麽?

食物和藥物同屬於天然產品,性能相通,具有同壹味質等特性。因此,中醫單純使用食物和藥物,或食物和藥物相結合來進行營養保健,或治療康復的情況是極其普遍的。

食藥同用,除基於二者同壹來源的原因外,主要基於食物和藥物的應用皆有同壹理論指導,也就是藥食同理。數千年來,醫藥同宗,食藥同源,食藥同理,食藥同用已成為中醫飲食營養學的壹大特點。在眾多的本草、方劑典籍中不難發現食藥同用的例證,如烏雞、羊肉、驢皮、鳥卵、蔥、姜、棗等為補益陰陽氣血之用,或調補胃氣之用,以達到防治疾病之功效。而大量古代食譜、菜譜、茶譜中又不難發現其中的不少藥物,如枸杞、懷山藥、黃芪、丁香、豆蔻、桂皮之類,從而提高食品保健強身和防治疾病的功效。

辯證施膳的調養觀

辯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也是中醫學的特點之壹。它在中醫飲食營養學中的體現就是全面用膳和“辯證施膳”相結合的觀點。從整體上看,全面膳食、葷素搭配是飲食營養的基礎,但並不是壹個飲食模式。現在的科學飲食健康觀念是提倡飲食保健個性化。即根據不同的體質、職業、地域、病情,做到“辯證施膳”,即“因人施膳”、“因時施膳”、“因地施膳”、“因病施膳”。

因人施膳

古代飲食養胎法:我國南北朝時期醫家徐之才曾著有《逐月養胎法》,即按孕婦的不同階段調劑孕婦的飲食。如,孕初期強調應食“酸美”之物,以清淡為主;妊娠中後期,給予滋味美食,強調補腎精養血的原則。

青少年青春發育期食養以調養腎氣為要:在這壹時期是性發育日漸成熟階段,調養原則強調補腎填精,充養天癸。適當食用魚蝦、瘦肉、禽肉、禽蛋、牛奶等。

中年人的飲食原則主張合理少食、適當多動:人至中年,往往容易發胖,應適當減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入量;限制能量密度高、營養成分含量低的食物,如蔗糖、肥肉、曲酒等;適當多攝入那些能量密度低、營養成分含量高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等。

老年人的飲食應多樣、營養豐富、偏於清補:老年人的飲食宜多樣化,適當多補充鈣質,根據其生理特點,遵循“三多三少”的“清補”原則,即蛋白質多、維生素多、纖維不多,脂肪少、糖類少、鹽少。

不同體質體質的人飲食應有所選擇。中醫的食養是從陰陽平衡作為出發點的,因此,體質不同,應適當註意飲食的選擇,例如,體形肥胖的痰濕質人,應少吃肥甘油膩之品;形瘦火旺之人,應少吃辛辣之品;荔枝味甘、性溫,有美容作用,可使皮膚白晰、面色紅潤,但如果吃多了,容易上“火”。炒花生、葵花子、紅棗幹吃,吃多了也易上“火”,口唇起泡,咽痛等。體壯火旺之人,不可食大熱大補之品;脾胃虛寒之人,應忌食生冷粘膩之品等。

因時施膳

自然界四季變化的特點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根據中醫的理論,四時養生的基本法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四時飲食調養也應遵循這壹原則。

春天飲食原則是減酸宜甘、選用辛溫之品。飲食宜清淡可口,忌酸澀和油膩生冷之物,適當多攝入黃、綠色菜蔬。

夏天飲食多具有酸味、辛香之品,少寒涼、節冷飲。選用清淡爽口,少油膩易消化的食物。“夏令進補”要溫陽調陰。

秋天的飲食原則是少辛增酸、防燥護陰。例如,少食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多壹點酸味果蔬。適當多食芝麻、核桃、蜂蜜、糯米、乳品等。冬天的飲食原則是減鹹增苦、保陰潛陽。適當攝入龜、鱉、藕、胡麻、木耳等。冬令進補要以養陰護陽為主。

因地施膳

同壹種食物,在不同的地區對人體會產生不同的食用價值。例如,湖南、四川食用壹定量的辣椒對身體有壹定的保健作用。因為這些地區潮濕多陰雨,當地人多吃壹些辛辣食物,使腠理開泄以排除潮流、驅除濕氣,這樣,機體就可適應氣壓低、濕度大的自然環境。如果生活在北方幹燥地區的人,過食辣椒就會給身體帶來損害。

因病施膳

中醫有“食藥同源”、“醫食同宗”的理論,食物也同藥物壹樣,有壹定的偏性。由於飲食失調引起的疾病越來越嚴重地危害著人類的健康,這些病在國外稱為“生活習慣病”,所以歐美國家很多學者就大聲疾呼:“不要用自己的牙齒為自己挖掘墳墓”,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食源性疾病的危險性。換個角度看,利用食物不同的屬性,科學合理配膳,調節陰陽平衡,就可有效的防治某些疾病。中醫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食養”、“食療”的作用。《養老壽親書》指出:“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由此可見,食療的實用價值。對壹些慢性病更應重視食療作用,俗話說:“三分在藥,七人在養”。其中的“養”就包括“食療”和滋補。例如,糖尿病的食療方法要根據上消癥、中消癥、下消癥的特點來確定飲食原則。再如,癌癥患者的科學飲食。據調查發現,三分之壹的癌癥與不科學的飲食習慣有關。易引起癌癥的不良飲食習慣,如過食燒烤類食物、被汙染類的食物、油炸類食物及高脂肪類食物等。治療癌癥的食療原則,壹般有如下幾點:選用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功能的食物:選用具有軟堅化痰作用的食物;選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選用具有清熱利濕、解毒作用的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