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揚菜發源地為淮安,淮揚菜,?淮?字在前(包括淮安、淮陰、清江浦等),揚字在後。
淮安的菜系品種繁多,多達幾千道,揚州菜只有包子和蛋炒飯等面點類食品是揚州的?註意:是面點,不是菜。揚州還有什麽菜呢?這說明,淮安府的菜占據淮揚菜系的份量和影響力之巨大,遠遠超過揚州菜。
事實上,歷史早已經有了結論,為什麽叫淮揚菜呢?而不是揚淮菜呢?
淮鹽產業高度發達。更不要說鹽商,沒有淮安產的淮鹽,那些所謂的大小鹽商從哪裏來呢?淮安是全國產鹽(人食用鹽)重大基地,占據全國半壁江山,?淮鹽出,天下鹹?,即使今天淮安的淮牌鹽也占據全國三分之壹位置,今天的揚州妳還有屁個鹽商?
政府官員集聚。明清時代,直屬中央的京杭大運河地方管理機構?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均設置在淮安辦公(現大量保存辦公在淮安市區),漕運總督、總漕部院衙門官員為壹品大員,兼兵部尚書或都察院右都禦史,管轄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八省漕政。
上交稅銀富集。自古淮安府是國際四大都市之壹,與蘇杭齊名,繁榮程度不輸任何城市,每年上交朝廷銀兩是10萬7千擔,而揚州只上交9千擔,揚州少交1萬擔,足以見證淮安的經濟發達和繁榮,在全國的影響力。
文人雅士集聚。文人雅士集聚淮安府,中國四大名著有《西遊記》《水滸傳》兩部在淮安出產。
民間義士集聚。歷史上載入歷史、影響的中國最大民間組織漕幫、鹽幫(後搬遷到上海的中國青幫),就是發源於淮安的鹽運和漕運。乾隆為什麽屢次下江南,與此有緣由。
壹大批高級政府機構和官員駐紮淮安,全國各地鹽業商販到淮安采購販銷食用淮鹽,集聚了大批文人雅士、政府官員、產業工人和商販,龐大的需求群體造就了淮揚菜在淮安的誕生和繁榮發展。
另有淮揚道在淮安。1914年至1927年,以清末揚州府全境及淮安府中南部轄境置,治淮安(今江蘇淮安市)。淮揚道屬江蘇省,轄十三縣?江都、儀征、東臺、興化、鹽城、阜寧、揚州、淮安、淮陰、泰州、泰縣、高郵、寶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