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孝感歷史

孝感歷史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壹。門門灣、夏家寨、禹王城、楚王城等古遺址460余處,古墓200余座,古建築40余處,古炮臺180余座,古景觀眾多。出土的古代文物中,國家壹級品100余件,二、三級品1000余件。雲夢縣睡虎地秦墓出土秦簡1000余枚,近4萬字,涵蓋戰國末期至秦始皇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史學界稱之為“劃時代”。雲夢秦簡上有中、英、朝、日四種文字的作品400余件。雲夢縣周田村出土的東漢陶樓是壹件隨葬品,是模仿死者生前的“高而高”的房間制作而成。也是壹件精美的古建築模型工藝品,為研究古代建築、社會學、民俗學提供實物資料,被列入中學歷史教科書。應城市城北街道辦事處新石器時代門頭灣遺址,距今5000多年,是20世紀中國重大文物考古發現之壹,也是研究長江流域城市建設和房屋建築的重要資料。

孝感有著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宋肖劍元年(公元454年),因孝子昌盛,縣名“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李,因孝昌縣“常”之名,觸犯祖父之諱。於是,根據賣身埋父、扇被、孟宗哭筍的故事,孝子把孝昌縣改為孝感縣,這就是孝感名字的由來。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揚古代孝子的孝道遺產,著力打造孝道文化品牌。1996、2002年連續開展了兩屆“十大孝心”評選活動,湧現出了“全國尊老愛幼孝子”周郁嵐等壹批新時期孝子,樹立了社會新風尚,促進了和諧孝感建設。

大革命時期,這裏是北伐軍的前進基地。土地革命時期,是鄂豫皖及湘鄂西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賀龍、許指揮紅軍在這裏進行了龍王集、雙橋鎮等著名戰役,取得了輝煌戰果。抗日戰爭時期,陶鑄在應城湯池舉辦訓練班,培養了大批抗日骨幹;李先念在安陸賈鵬祠堂宣布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孝感成為鄂豫邊區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和新四軍第五師師長時期的領導指揮中心。抗戰勝利後,周恩來在大悟宣化店與美國和蔣介石的代表談判,揭露了國民黨談論真正內戰的陰謀。李先念、鄭位三、王鎮、王樹聲率領中原主力舉行了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拉開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序幕。孝感人民配合劉鄧軍隊南下,積極支援前線,為解放中國做出了重要貢獻。1955至1965所頒開國將軍中,孝感將軍50人,其中大悟縣37人,居全國第七位。孝感市的縣市,在夏商時期是古荊州之地。

周偉是楚、雲、夷等諸侯國的割據之地,兩國的都城都在這裏。

秦屬南郡;漢代以後,屬荊州江夏郡。

南北朝以後,屬安陸郡。

唐屬安州;宋代以後,屬德安府。

清朝屬於德安府和漢陽府。

民國時期,隸屬湖北省第三、第四、第五行政督察區。孝感作為壹個市級行政區,成立於1949年5月。

文革期間,孝感地區改名為孝感地區。

1993年6月,撤銷孝感地區,設立孝感市。

1951年6月前,孝感專署轄孝感、歷山、英山、安陸、雲夢、應城、黃陂、黃安(今紅安)、隨縣(今隨州)9縣。6月後,原屬綿陽社管轄的漢川、漢陽兩縣劃歸孝感社,同時成立應城礦區人民政府(縣級)。此時,該機構管轄的縣級政府有12個。

1952年6月,大冶署撤銷,原屬大冶的鹹寧、五常、浦陰、嘉魚、崇陽、銅山、桐城等江南七縣劃歸孝感署管轄。六月,襄陽署下隨縣。9月,黃安劃歸黃岡署,歷山縣改為大悟縣。

1953年5月,營城礦區政府撤銷。從此,6月撤銷孝感專署,1959,165438,下屬各縣並入武漢。孝感署壹直管轄江南、江北16縣。武漢管轄期間,安陸與雲夢、鹹寧與蒲陰、五常與嘉魚、崇陽與桐城於1960年8月合並為安陸、鹹寧、五常、崇陽四縣,原縣合並為12。

1961年5月,州市劃分,重新設立孝感機構,武漢將上述12縣歸還孝感。65438年2月,該機構將原所轄12縣建制恢復為16縣,後並入武漢。

1965年7月,大冶署撤銷時劃入孝感的江南七郡撥歸新成立的鹹寧署,孝感署轄江北九郡。

1975 65438+2月,漢陽縣隸屬武漢市。

1983年8月,撤銷孝感縣,縣級設立孝感市,黃陂縣劃歸武漢市。

1986年6月,撤銷應城縣,設應城。1987年9月,撤銷安陸縣,設立安陸市。

1988 10,撤銷英山縣,建立廣水市。

1993年6月,撤銷孝感地區,設立地級孝感市。同時,撤銷原縣級孝感市,設立縣級孝南區、孝昌縣。撤地設市後,新設立的地級孝感市實行以市為縣的行政管理體制,直接管轄孝南區,轄孝昌、大悟、雲夢、漢川等4個縣,代管廣水、安陸、應城等3個縣級市。

1997年3月,撤銷漢川縣,建立漢川市。

2000年8月,廣水市劃歸新設立的地級隨州市代管。此後,孝感市壹直歸其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