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省制起源於元朝,以其對財政、軍事、行政等事權的有效管理,很快就成為我國最主要的行政模式。元朝之後,明清對行省制度繼承和發展。明代有十五個布政使司,俗稱?十五省?。清代沿用明朝舊制,又有所發展,建立了十八個省份,稱為?內地十八省?。這十八個省份中,又以江南省最為富庶,為世人所仰望。清初時,江南壹省的賦稅占到全國的三分之壹,科考得中的舉子數量約占全國的壹半,。縱觀其余諸省,無出其右者。
江南省源於明朝的南直隸。南直隸,顧名思義,就是南京及附近府和直隸州的統稱。明朝初年,直屬京師南京的地區為直隸,屬於京師之地。後來,明成祖朱棣遷都,京師易主,但直隸之稱並沒有改變,原京師地區改稱南直隸。當時,北方以北京中心有北直隸;南方則以南京為中心有南直隸。南北直隸是朝廷最為重要的兩京地區。南直隸的覆蓋範圍很廣,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江蘇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壹市,與今天的山東、河南、湖廣、江西和浙江相接壤。
滿清入關後,清政府對明朝的很多制度照單全收,稍有改變。沿襲明朝行省制度便是其中之壹。很快關於內北直隸的管理提上議事日程。北直隸以北京中心,朝廷所在,加強管理自然不在話下。南直隸呢?賦稅所在、文脈所在,自然不能輕視。經過禦前會議的激烈討論,多爾袞最終拍板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也僅是廢除了以南京為國都的地位,其余不作改變,巡撫衙門設在江寧府。這壹年是清順治二年(1645年)。
後來,承宣布政使司改為省。至此,清代最牛的壹個省份?江南省?便出爐了。
江南省有多牛?江南省覆蓋了繁榮的江南地區,其賦稅占全國的三分之壹,每年科舉上榜人數就占了全國的壹半。單單壹個江南省,和整個北方地區旗鼓相當。
影響力太大有時候並不是壹件好事。江南省的?壟斷?地位還是引起了中央朝廷的擔心。這麽壹個龐然大物,遠離朝廷控制,壹旦被別有用心的人控制,對於清廷始終是壹件太過危險的事情。加之,江南省所轄範圍過廣,管理起來十分不便,朝廷便有了分而治之的想法。1661年,順治以左右將江南省壹分為二,大致相當於安徽、江蘇兩省。
1667年,康熙取江寧府和蘇州府的前兩個字,將江南右布政使司改名為江蘇布政使司。這就是江蘇省的由來。
至此,備受爭議的江南省便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