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德州素有“神都之門”、“天堂之門”之稱。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歷史悠久、物產豐富的農業城市。歷史上,德州是南北文化交流的必經之地。從明朝晚期以北京為首都,到19世紀中葉,德州壹直是南方通往北京的重要通道。
如今的德州是京滬鐵路、石德鐵路、京滬高鐵、石碣客運專線、德龍煙草鐵路等五條鐵路幹線的交匯點,使德州的各種美食通過各種交通設施直達全國。
提到德州,我們往往會想到德州扒雞。其實德州除了有名的扒雞,德州還有很多好吃的,比如樂陵金絲小棗、鮑店驢肉、首席包子、德平窩頭、原味饅頭、夏津香油、臨沂紅燒肘子、武城古北春酒等等。但是當妳來到德州,妳壹定要嘗嘗這些美味的菜肴。
首先,德州扒雞
得益於德州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德州扒雞經常出現在火車上,這讓德州扒雞“天下第壹雞”的美譽廣為流傳。德州扒雞是中國傳統食品,德州三寶之壹。其制作技術已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德州扒雞創建於清代,民國時期開始興盛。此時,德州扒雞的名聲因火車的廣泛延伸而傳入東北,成為途經德州的人們走親訪友的必備禮品。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德州扒雞才迅速發展起來。從民國時期只有兩家名店,發展到翟德順、寶蘭齋、盛蘭齋、福順齋、中心齋等30家左右。
1956期間,德州扒雞各個店鋪的後人陸續進了德州扒雞公司的大門。如今,德州扒雞融合了數百種技藝,成為過年過節人們到德州走親訪友的必備美食,也是人們到德州遊玩的必點菜肴。
第二,羊腸
說到羊腸,可能有人聽說過“羊腸湯雙子”,這裏指的是德州和滄州。雖然被稱為羊腸湯的雙子星,但是德州和滄州的羊腸味道和制作方法卻大相徑庭。
滄州的羊腸湯分為羊腸湯和羊血腸湯,但德州所謂的羊腸湯就是羊腸子或羊血腸。到了80年代初,德州的羊腸湯才開始擺上街頭。壹經售出,便受到眾多食客的歡迎,於是裝著羊腸的湯車開始遍布德州的大街小巷。
第壹次吃德州的羊腸湯,可能要做壹些心理準備。無論是它奇特的造型,還是它的味道,對於沒有嘗試過的人來說,都是壹個極大的挑戰。但是,壹旦他們嘗過這種味道,大部分都會愛上它,越吃越香,越吃越上癮。到目前為止,德州的狹腸業已經發展成為德州的特色食品之壹。
第三,原味老豆腐
平原老豆腐是平原傳統美食之壹,已有數百年歷史。它起源於漢代。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吃過壹次老豆腐,命制豆腐的人去北京,就這樣逐漸發展成了“北京老豆腐”。原味老豆腐不僅在豆腐上下功夫,更註重老豆腐的鹵汁和油。原味老豆腐,油而不膩,辣而不嗆,油清而不淡,肉而不腥。這使得普通的老豆腐成為德克薩斯州的壹種特殊食物。
第四,在饅頭上簽名
乾子饅頭是東方省的壹個傳統名點。招牌饅頭起源於平原恩鎮,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它興盛於乾隆年間,其特點是軟、濃、甜、美。因為魯西北平原的優質小麥,招牌饅頭吃起來甜,聞起來香。食物是甜的,靈活的和美味的。
動詞 (verb的縮寫)大柳樹面
大劉面是山東德州的傳統特色美食之壹,也是德州寧晉三大名吃之壹。它起源於清朝康熙時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特點是細如粉條,嫩如楊柳,素有“金線裹碗”之稱。大劉面最早以其色香味俱全而聞名於京津冀。
1981“日本料理代表團”專程來訪,被大柳面制作人王文軒師傅的高超技藝所吸引,引來代表團成員的壹致好評。至此,大劉面開始進入全國人民的視野。
六、袋裝雞
布袋雞是山東省夏津縣的傳統特產。因形似布袋而得名,後發展成為滿漢全席的主菜之壹。包雞是用笨雞、海參、扇貝(扇貝)、鮑魚、辛夷片、瘦豬肉、火腿、魷魚、口蘑用各種烹調方法烹調而成,包括炸、蒸,並加入花椒油、醬油、精鹽、料酒、味精、水球粉、高湯、蔥、姜、油等。
我們來算壹下這六種美食的整體價格。德州扒雞從20多到100多不等。自己吃的話,二三十塊錢就能吃到新鮮的扒雞。壹碗羊腸10-15元,兩把火,不會超過20;雞蛋老豆腐3-5元壹碗,免費加湯。加油條加火花不了10。饅頭1元,五塊錢可吃不到。大劉面15——20元壹碗;袋雞20-30元就能買到!
這些菜系除了德州扒雞不是最貴的,其他菜系加起來不超過100元。朋友們,如果妳在德州,壹定要嘗嘗這些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