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美食是東營的特產——利津煎餃。
1982年,我們家終於把所有東西拼在壹起,建起了七間土坯房。之後整個春天都讓我感覺餓,經常壹天只能吃壹頓飯。爸媽上班去了,弟弟出去玩了,我和妹妹在家坐著。我們周圍的環境就像我們空空的胃。姐姐說,哥哥,我餓了。我說,忍忍吧,我媽去割荊條(能編筐編籃的野生植物,俗稱紅柳),下午換了點錢掏窩套給我們買個包吃(當地對煎餃的叫法)。我姐說,妳壹說打包我就更餓了。我說,那就躺下睡吧。不運動就不會餓。如果妳像我哥壹樣跑,中午肯定會餓得走不回去。
這個時候我睡不著,不禁暗暗痛恨福沃“國營飯店”裏的“國營”。周圍那麽多叫“國營”的孩子,為什麽他們家要開這麽大的餐廳?4月9日(農歷初四初九)還賣煎餃?那種美味,出鍋的時候,熱騰騰的香氣,軟軟的面條,棕褐色的咖啡,綠綠的韭菜餡,還沒入口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了。這個叫“國營”的孩子,天天不吃煎餃!等有時間了,叫幾個人好好教訓他壹頓,看看我們家吃玉米面饅頭的孩子骨頭硬還是吃煎餃的孩子骨頭硬!
想也沒用。饑餓像壹只討厭的蒼蠅纏著妳,妳無法擺脫它。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這是壹個重要的節日。估計我媽從市場回家的時候,我們都伸長脖子等著,就是為了能吃到那些從“國營飯店”買來的油紙包著的煎包!到處都在說我們小分隊的王隊長和別人打了個賭,竟然吃了整整壹壺套餐(當時壹壺72個,我高中能吃20多個,現在最多只吃8個)!那妳不用吃幾天嗎?而且我壹分錢沒花。這是壹筆好交易!
在我八歲的時候,壹個秋天,哥哥和他的朋友們步行去“大城市”陳莊鎮趕黎明時分的廟會。吃完早飯,我姐纏著我去陳莊開會。最後我媽給了我五毛錢(壹塊給我哥),讓我帶著妹妹。從我們家到陳莊鎮有25英裏。我和弟弟像猴子壹樣在索鎮村走來走去,幾裏外就是漢南村。完全不認識路,只知道陳莊的廟會是從福窩往西往南。五歲的妹妹到了福窩還不會走路,只好去“國營飯店”買10的饅頭回家,心裏充滿了極大的成就感。壹個人路上吃了兩個,家裏壹人壹個,給父母留了四個。無法反抗,貪吃的小蟲只好蓋上鍋蓋鎖上門出去玩。我爸媽回到家也沒說什麽,饅頭也沒吃,好像在哭。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利津煎餃已經成為壹種非常受歡迎的食物,但我仍然能不時聞到童年的香味,有時我會忍不住哭出來。這種感覺是外人無法理解的。前幾天高中同學聚會,有的還記得高考結束後我用全部積蓄在陳莊鎮糧院酒店請他們吃的煎餃!
李錦煎包,我眼中永遠的貴族!也希望我的小文章和妳壹起香遍天下!
黃
?寫於17,13年7月(古歷6月20日),發表於2017第32期《東營周刊》。
最近類似文章的鏈接:
象棋語言生活
關於伯樂相馬的思考(2)
伯樂香馬(1)
牧童的天空
26天我是初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