稔田的節日文化豐富多彩。如官田村就有這種傳統民謠:“官田是個大村莊,自從無個菩薩扛,十年有場大醮打,五年有個總督上”。她有著豐厚的客家文化積澱,打大醮、遊船燈、迎燈子、舞雄獅、打馬燈、唱山歌、演漢戲,這都是稔田民間的壹種傳統文化。壹曲曲悠揚的漢調、南詞,壹聲聲悠揚的客家山歌,仿佛將人們帶進客家民系遷徙的悲歡歲月,雖經千年風雨,卻把雄渾剽悍和睦向上的中原古風演繹得淋漓盡致。壹個山鄉壹部史,壹村民眾壹段情。稔田民俗除了跟當地的客家習俗同樣外,還有許多自己特有的傳統文化和節日,如官田、鎮岐、楓山、樓崗、豐朗、長灘等村,卻也少了過農歷“七月十五”和“八月中秋”的習俗,他們過農歷的“八月初三”。相傳在歷史上,壹批食客在閑來無聊之時,想增加吃喝的機會,把“八月初三”作為壹種特殊的節日,邀請客人來家裏作客,這天誰家客人來的多,說明該戶在村中的聲望就大。別小看這是壹個普通的節日,但她卻包含著壹種深沈的文化內涵,這就是壹種加強民間互相交往的機會,通過錯開的節日,親朋間相互往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以農事季節相關的節日,便產生了春種前的開工酒,過“清明節”吃“艾飯”用自產的糧食加上春天鮮嫩的艾葉作原料制成食品,清香可口,補中益氣。夏收夏種為勞累“洗塵”、“做秋社”(立秋)打糍粑,還要買肉、殺雞、宰鴨好好吃壹頓,為勞作洗塵。秋收以後過農歷的“十月十三”,也是打糍粑,壹句農諺“十月十三糍粑亂尖(扔)”,用自己辛勤汗水收獲的勞動果實制成米果,來慶祝豐收後的喜悅,同時也請來親朋壹起分享快樂。此外,這裏的鄉民還有壹種特殊的釀酒文化,用糯米釀酒是每家必會的壹種傳統工藝,而且過年過節還必須“蒸酒”。尤其是蒸過年酒,特有壹種講究,那就必須在“冬至”前壹段時間就把酒蒸好,待酒發酵成熟得差不多了,便在“冬至”這天將最好的山泉水按壹定的比例放進發酵好的“酒釀”裏。據說“冬至”這天放的酒,酒質清純,味正,酒多。到過年那更是甘醇可口,清香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