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還記得兒時那些零食和美食嗎?
記得以前家裏經常有石龍產的麥芽糖,然後拿著筷子把麥芽糖“卷”起來吃,其實以前不太喜歡吃,現在也沒得變成喜歡吃,不過每次看到都有種回到小時候的感覺。那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兒時的味道,妳會想起什麽食物呢?是壹道菜?還是傳統小吃?或是讓妳現在再也找不到的零食呢?!客家菇涼小時候家裏很窮,連壹把小砂糖握在手裏舔舔,就是壹種小小的幸福。但是說想起兒時味道的食物就非外婆親手做的花生糖莫屬了。其實花生糖做法很簡單,把花生碾碎,放入煮好的糖漿裏,再把混合花生碎的糖漿倒進方格模子裏碾平,涼了切好就成花生糖了。由於小時候家裏窮,只有在過節或者“做好事”才會做花生糖,“做好事”就是我們客家人說的有喜事、擺喜宴等等,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自己做的花生糖也是高級零食了,我媽很喜歡吃,使我們的美好回憶。 如今外婆也不在了,再也吃不了外婆做的花生糖了,懷念那小時候的甜味,懷念人,也懷念那種在客家圍裏的歲月。雖然窮苦,但是滿足而幸福。現在回憶兒時最深刻的味道,其實是煲仔飯。小學的時候老媽每天都會帶我去吃煲仔飯做早餐,吃完了采取上學,吃完煲仔飯還要往裏面加熱水,把瓦煲底層的飯焦都吃幹凈。厚街才男油糍薯餅牛雜糖水豆腐牛腩蘿蔔!這些都是厚街美食的代表啊!下午茶吃什麽?不就是這些嗎!?小時候哪裏有那麽多選擇!哪有烘焙必勝客什麽的!?磨人的布雷兒時的味道是小時候爺爺親手做的糖不甩,因為這種糖不甩在外面吃不到。平時在外面吃的糖不甩外面包裹著黃糖糖漿,爺爺做的是南乳糖不甩,口味鹹鹹的,每年冬天爺爺都會做給我們吃。冬天的時候吃爺爺做的南乳糖不甩,夏天的時候就溜到家附近的批發雪糕店裏買冰棍,小時候就是這樣吃肥的,所以小時候的我胖成球。?阿婆移動豆腐花!小時候壹到暑假,下午的時候就壹定會聽到阿婆賣豆腐花的吆喝聲。我們拿著已經洗幹凈的碗等阿婆從對面橋擺著三輪車走過來,只需要1塊錢就可以吃到壹大碗滿滿的豆腐花,豆腐花新鮮研磨,又滑又嫩,甜度剛剛好。可惜現在夏天再也聽不到阿婆叫賣的聲音了,長大後再也吃不到那滑嫩的豆腐花了。給我壹個完美大世界某麗薯片!那是小時候過年才會買的小零食,因為那時候要1.5元壹包,在那個年代對於壹個小學生來說是挺貴的,然後覺得很珍貴,平時都沒舍得蔥條外婆做的豆腐花,不同於外面加糖水的豆腐花。外婆從外面買來沒有加任何調料的豆腐花,把蔥花、醬油、油、糖煮在壹起,然後淋在豆腐花上面。到現在外婆還會煮給我們吃,但是每次吃都會覺得有兒時的味道。黑化肥會發揮揮發我是壹個漂泊在內蒙古的東北人,小時候的家是壹家不大的瓦磚房,夏天壹到房子有些角落特別潮濕,因此米缸裏的粉經常結塊,奶奶就會用小篩子仔細地篩出還未潮濕的面粉,加上兩個屋後雞窩裏的新鮮雞蛋,撒上兩把菜園裏的小白菜,變戲法似得祝好壹大碗疙瘩湯。而我就負責在旁邊添柴,壹邊流著口水等吃。在我看來,疙瘩湯也沒有那麽好吃,喜歡吃的人也不多,不過我從小只吃我奶奶給我做的,現在也只吃奶奶做的,或者自己做。在外地工作時,想家了就自己煮上壹碗,趁熱吃下去,胃裏暖暖的,心裏也舒服很多。雲淡風輕在小時候的記憶裏,外公房間藏著壹個石舂,是不是拿出來在容器內裝上些火麻仁,然後打圈研磨,時不時加上清水,最後舂出了漿液,外公把這些漿液煮熱加糖熬成糖水。回家後就跟媽媽說這件事了,媽媽說以前物資匱乏,很多人會取些便宜食材做成糖水,滿足“嘴癮”!後來外公去世了,再也沒吃過自家做的火麻仁糖水了,很多人家裏也不會存有這種有年代感的“石舂”了。少女心的寶寶喜歡酒樓那些上面插著壹把小小紙傘的果凍。不知道為什麽自己覺得不好吃,但是就是很喜歡!還有什麽煎黃金糕啊腸仔啊以前都很喜歡,現在卻少點了,大概是口味變挑了!但是這些都是我兒時的回憶,兒時的味道啊!?在摧毀叔看來,“兒時的味道”就是在小時候壹些還留給妳回憶的食物,可能是味道讓妳覺得難忘;也可能是親人給妳做的手工零食,在外面難以尋找;或者那些食物留給妳壹段回憶、壹段情懷。正是這些零食的手工、天然、傳統的特點拼湊起妳兒時的味道,承包了妳的味蕾。?有壹家這樣的店——東莞手信,她的零食包含了“手工”“天然”“傳統”這些特點,她紮根於東莞,為東莞的美食代言,以純手工制作、零添加、真材實料為產品特色,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莞手信有東莞本地美食,糅合東莞不同鎮區的特色——石碣龍眼幹、大嶺山荔枝幹、石龍麥芽糖柚皮、觀音山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