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的臘月是最忙的,各種準備工作都要在年前完成,比如除塵(打掃衛生)、灌香腸、炕上熏肉、餵公雞(過年祭祖)、縫新衣等。,而且他們很忙。臘月二十三,壹家人用棗糖(糯米做的)祭拜竈王爺(因為竈王爺會在天上開派對,30號回來),祈求竈王爺到了天上多說好話,來年火更旺。
乞丐想說三天,各行各業都要關門過年。所以臘月二十八、二十九是購物高峰。有錢的話臘月不進貨,說明這幾天物價比較高。
臘月三十,是處理完所有年貨最忙的壹天。所謂“三十夜火”,就是整個火爐永不停歇。早上蒸糯米,粑粑,先給祖宗,吃完後把剩下的揉成丸子過年吃。殺雞殺魚,洗各種器皿,洗菜。
菜肴包括辣子雞、雞蛋、熏肉、香腸、韭菜、山藥、整棵卷心菜和綠色蔬菜(意思是清澈潔白)等。燒香祭祖後,全家人會聚在壹起吃團圓飯(年夜飯)。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父母家過年,離家遠的親戚必須早點回家團聚。
飯後,晚輩依次給長輩磕頭拜年,說壹些吉祥的話祝福他們。長輩發“壓歲錢”,讓他們開心,享受天倫之樂。
許多家庭有觀察年齡的習俗,或打撲克,或在壹起聊天。
最辛苦的是主婦,不僅要為放哨的人端茶倒水,還要加水果、糖果等零食。她還為孩子們清洗換下來的衣服,準備孩子們接下來要穿的新衣服,最後用“通宵蠟燭”度過除夕。
第壹天早上,除了孩子們燃放的鞭炮,整個安順城還在壹個美麗的夢裏沈睡。孩子們早上壹開門,就會拿起主婦留在門口的柴火,喊壹聲,就會找到錢。這壹天的食物都是現成的,因為用刀是禁忌。洗臉水倒不出來,會集中在壹起。到了初二,主婦們會在陰溝邊點上壹點香,點完蠟燭就可以倒掉了。
第三天,孩子們跟著大人到墳山上給祖先磕頭,俗稱“拜年”,磕幾個頭,祈求祖先保佑。
初三起,大人請客吃飯,俗稱“邀春客”,親朋好友歡聚壹堂,孩子們自由玩耍。那時候唯壹能玩的地方就是華嚴洞。南門有幾輛馬車給他們打扮,頭上紮著紅飄帶和大紅花,壹人五分錢。車廂隨著叮當的鈴聲搖擺,十分悅耳。
當時華嚴洞內有十八羅漢像分坐兩旁,還有壹個石缸與巖石縫隙中的水相通,冰涼甘甜。據說喝了它可以消除災難和疾病。進洞的人拿壹塊點燃的橡膠(汽車輪胎割的),借著橡膠的火光三五成群進洞,出來時鼻子都是黑的。
男生最喜歡的是劈藤桿,幾個人抽簽定順序。把藤條直立在地上,用壹只手從藤條尖端往下砍。刀壹停,就切下去,要多久就切多久。全部劈完,看誰劈的藤條最長就是贏家,輸的人賠藤條錢。興趣濃厚的時候,有的甚至壹根壹根砍下來,甚至劈開壹堆藤條才服氣。場面極其精彩,賣家當然歡迎。壹是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賣出去,二是可以賣出去。
壹般商家選擇在初四、初六、初八營業。
除夕那天,如果親人突然去世,安順的習慣是兩種方式。壹個是當天下葬,壹個是不辦喪事關門,在家停到第二天通知親友祭奠。
從初二晚上開始,舞龍、舞獅、舞燈等文體活動開始。舞龍屠業(殺豬巷)隊、織廣貯布業(湖南人)隊、川劇隊、舞獅挑夫社(後改為裝卸公司)隊、龍井街舞花燈(大龍井)、前進隊(水庫下)等。各種活動的演職人員都是自發組織,免費演出。舞龍隊和舞獅隊用鞭炮歡呼,牟家井地區的居民也噴著燒紅的鐵水。主要火力被擋在了玩龍尾的左右。火力越猛,舞蹈越精彩,喊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讓人眼花繚亂,場面壯觀。
花燈隊只需要準備點茶水潤潤嗓子就行了。
鄉村舞池和苗舞花壹直開到第十天或第十壹天。
其間還有“摔十三下”“打壹條石龍”等惡習。
正月十五,是過年結束的日子。如果妳想稱之為“新年”,每個人都會放上燈籠,系上顏色。所謂“十五燈”會通宵亮。吃個長夜,壹會舞龍舞獅打燈籠等活動,然後統壹結束,過年就結束了,該幹嘛幹嘛。
“正月忌頭,臘月忌尾”。安順在這兩個時期最講究,最忌諱不說不吉利的話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