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是美國和加拿大獨有的節日。它的起源300多年前壹批100多人的歐洲移民到了美國,饑寒交迫很難活下來,大部分人在頭壹年的冬天就凍死餓死了,剩下的50多人,在當地原居民印第安人的幫助下,學會了釣魚、打獵、種玉米和南瓜,這些人在第二年喜慶豐收的時候,舉行了感謝上帝的慶祝活動,並且邀請印第安人壹起參加。這就是感恩節的由來。後來,美國林肯總統宣布每壹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從此美國就有了新的公休日了。
歐洲沒有感恩節:
歐洲人沒有美洲大陸的那些這些經歷,沒必要感謝遠在另壹大洲印第安人,所以他們沒有感恩節。因為這個節日有著深厚的美國歷史由來,並且涉及當時的宗教。很多人以為感恩節是歐美地區都流傳的節日,其實這是錯誤的。
壹般來說,在感恩節這天祝賀歐洲人“感恩節快樂”是壹個很不禮貌的行為,很可能會招來反感。在我國的香港、澳門特區也沒有感恩節的習慣,感恩節問候同樣有可能帶來困惑與反感。
中國的“感恩節”:
國內有人建議在中國也另外設立感恩節。西方的感恩節雖有其宗教內涵,但完全可以吸收其積極成分,融入傳統美德中,並賦予新的涵義,重新選擇壹個紀念性的日子,設立有中國特色的“感恩節”。借鑒美國節日,設立中國自己的感恩節,讓孩子學習換位思考,理解父母;讓成年人互相體諒,人際關系更和諧。
每年11月的最後壹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獨創的壹個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在這天家人團聚在壹起,品嘗感恩節火雞和南瓜餅等美食。有大學生倡議,在中國大學生中設立自己另外的感恩節,在這天向自己的朋友、師長表達愛意和謝意,聯系周圍實際,讓他覺得這很有道理。
其實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樂於助人、知恩圖報,“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壹度傳為名句。中國教育更多關註分數和升學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人的溺愛導致孩子覺得別人的關懷是理所當然,不少學生不懂得感謝、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對太過關心自己的家人產生逆反、厭煩情緒。
在成年人之中也存在不知感恩、忘本的情況,壹切只從利益出發。在壹個文明的社會,知道感謝,懷有壹顆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這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要求,可促進社會各成員、群體、階層、集團之間的關系相處融洽、協調,促進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信任、幫助。
因此不少人建議在中國也另外設立自己的感恩節,讓學生們學習換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讓成年人暫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誠地去體貼關心別人。
習俗:
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後,感恩節才成為全國性的節日。
每逢感恩節這壹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基督徒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市鄉鎮到處都有化裝遊行、戲劇表演或體育比賽等。分別了壹年的親人們也會從天南海北歸來,壹家人團圓,品嘗以“火雞”為主的感恩節美食。
美國當地最著名的慶典則是從1924年開始的梅西百貨感恩節遊行(Macy's Thanksgiving Day Parade)。
每逢感恩節這壹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凡,人們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休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的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也會回家過節,壹家人團團圍坐在壹起,大嚼美味火雞,並且對家人說:“謝謝!”。感恩節後,學校會讓同學們畫壹張感恩節的畫,大部分學生都畫的是火雞。
同時,好客的美國人也忘不掉這壹天邀請好友、單身漢或遠離家鄉的人***度佳節。從18世紀起,美國就開始出現壹種給貧窮人家送壹籃子食物的風俗。當時有壹群年輕婦女想在壹年中選壹天專門做善事,認為選定感恩節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感恩節壹到,她們就裝上滿滿壹籃食物親自送到窮人家。這件事遠近傳聞,不久就有許多人學著她們的樣子做起來。不管遇到誰,他們都會說:“THANK YOU!”
感恩節購物與黑色星期五:
感恩節購物已經成為了美國人的習俗。從感恩節到聖誕節這壹個月,美國零售業總銷售額能占到全年的1/3強,是各個商家傳統的打折促銷旺季。瘋狂的購物月從感恩節的次日(星期五)開始,這壹天即被稱為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據說是因為周五這天壹大早,所有人都要摸著黑沖到商場排隊買便宜貨,這種行為有個非常形象的說法,叫Early Bird(早起的鳥兒)[2]。在外國“感恩節”和中國的春節壹樣重要!
每年壹度的總統放生火雞儀式始於1947年杜魯門總統當政時期,但實際上這個傳統儀式可以追溯到美國內戰林肯總統當政的時期。1863年的壹天,林肯的兒子泰德突然闖入內閣會議請求赦免壹只名叫傑克的寵物火雞,因為這只被送進白宮的火雞,即將成為人們的感恩節大餐。
布什特赦“飛鳥”火雞[1]2006年11月22日,布什在白宮玫瑰花園舉行感恩節放生儀式上,特赦了壹只名叫“飛鳥”的火雞。
奧巴馬特赦火雞“勇氣”美國總統奧巴馬25號特赦感恩節火雞.並將火雞被命名為“勇氣”。這也是他上任以來,首次特赦火雞.奧巴馬並對保護美國人民身家安全的英勇戰士表示感恩。
每年11月的第4個星期四是美國感恩節。在女兒薩莎和瑪麗亞的陪伴下,奧巴馬特赦了本來要用做盤中餐的火雞.奧巴馬說,我原本打算吃掉這只火雞。由於薩莎和瑪麗亞的幹預,我赦免了“勇氣”。這只火雞將被送到迪士尼樂園。為防止意外,當局還準備了壹只備用火雞,名叫“卡羅琳娜”。
[編輯本段]感恩節食物
第壹次感恩節的菜譜包括:
Cornbread - 玉米面包,英國人和印第安人都喜歡的食物。English Cheese Pie - 英國奶酪派,奶酪對英國人很重要。Venison - 鹿肉,印第安人帶來了5頭鹿。Ducks & Geese - 鴨和鵝,英國人捕的。Wild Turkey - 野生火雞。 Garlic and Onions - 大蒜和洋蔥。Pumpkin Pudding - 南瓜布丁。 Indian Pudding - 印地安布丁。Salad-沙拉。感恩節食物
感恩節的食品極富傳統色彩。每逢感恩節,美國人必有肥嫩的火雞可吃。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它原是棲息於北美洲的野禽,後經人們大批飼養,成為美味家禽,每只可重達四五十磅。現在仍有些地方設有獵場,專供人們在感恩節前射獵,有興趣的人到獵場花些錢,就能親自打上幾只野火雞回家。使節日更富有情趣。
按照食譜,壹只20磅左右的火雞要烤上4個小時,直到火雞完全熟爛了。它需要整只烤出,雞皮烤成深棕色,肚子裏還要塞上許多拌好的食物,如碎面包等。燒火雞的汁,會被用來制成黏稠的肉醬,伴上甜甜的紅莓果醬,作為火雞的調料。
火雞的吃法也有壹定講究。端上桌後,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給大家。然後由各人自己澆上鹵汁,灑上鹽,味道十分鮮美。感恩節的食物除火雞外,還有紅莓苔子果醬、甜山芋、玉蜀黍、 南瓜餅、沙拉自己烘烤的面包及各種蔬菜和水果等。這些東西都是感恩節的傳統食品。
感恩節餐桌的布置也很有特色。主婦們不是照往常壹樣擺放鮮花,而是擺放水果和蔬菜。中間還常常放上壹個大南瓜,周圍堆放些蘋果、玉米和幹果。有時人們還把蘋果或南瓜掏空,中間放滿去殼的幹果或者點燃蠟燭。平時,女主人可以在飯後把客人請到客廳裏,但在感恩節卻不這樣做。感恩節的聚餐是甜美的,每個人都願意在飯桌旁多呆壹會兒,他們壹邊吃壹邊愉快地回憶往事,直到最後壹根蠟燭燃盡,他們才離開那可愛的餐桌。
中式感恩節火雞
用家裏的烤箱就能烤出香美的火雞。20磅以下的火雞解凍後用醬油、鹽、糖及壹些自己喜歡的大料類在常溫下腌制壹天,如果放在冰箱則要兩天;先將烤箱預熱475華氏度,烤30分鐘之後取出給火雞翻個身,並將烤盤內的油倒出,再放入烤箱烤30分鐘。這時,將已經炒得半熟的糯米飯加上鳳梨、火腿、蝦幹等制成的填料放入火雞肚子,將烤箱溫度調到450華氏度,並給火雞外表抹上壹點蜜糖與腌料的汁,放回烤箱內約30分鐘後再翻身抹汁,烤約30分鐘即可。給火雞翻身是不容易的,但是只有這樣火雞才會熱得均勻,外酥裏嫩,並且肉裏有汁,還有隱約的鳳梨的香甜。
傳統感恩節火雞
美國人吃火雞時多數是燜烤。通常是把火雞肚子裏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後用燒烤袋包好,整只烤出。
感恩節食物傳統的感恩節大餐包括了烤火雞,有些家庭是以烤鵝來替代火雞;還有塞在火雞內部的填充佐料Stuffing,是用撕成碎片的玉米面包(CornBread)、白面包和芹菜等等做成的;除此之外還有用火雞內臟煮成的濃稠淋汁(Gravy)。另外還有壹樣特別的醬汁-小紅莓調味醬汁(CranberrySauce),用的就是每年九月和十月時盛產的小紅莓。其它的配菜還包括烤洋芋泥、烤紅薯泥、青豆和比司吉等等。最後的甜點當然有應景的南瓜派,也可以準備核桃派或蘋果派。
[編輯本段]感恩節遊戲
感恩節宴會後,有些家庭還常常做些傳統遊戲。第壹次感恩節,人們進行了跳舞、比賽等許多娛樂活動,其中有些壹直流傳至今。有種遊戲叫蔓越桔競賽,是把壹個裝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競賽者圍坐在周圍,每人發給針線壹份。比賽壹開始,他們先穿針線,然後把蔓越桔壹個個串起來,3分鐘壹到;誰串得最長,誰就得獎。至於串得最慢的人,大家還開玩笑地發給他壹個最差獎。
還有壹種玉米遊戲也很古老。據說這是為了紀念當年在糧食匱乏的情況下發給每個移民五個玉米而流傳下來的。遊戲時。人們把五個玉米藏在屋裏,由大家分頭去找,找到玉米的五個人參加比賽,其他人在壹旁觀看。比賽開始,五個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剝在壹個碗裏,誰先剝完誰得獎,然後由沒有參加比賽的人圍在碗旁邊猜裏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數量最接近的獎給壹大包玉米花。
人們最喜愛的遊戲要算南瓜賽跑了。比賽者用壹把小勺推著南瓜跑,規則是絕對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終點者獲獎。比賽用的勺子越小,遊戲就越有意思。
除去這些活動外,有些家庭在節日裏驅車到鄉間去郊遊,或是坐飛機出去旅行,特別是當年移民們安家落戶的地方——普利茅斯港更是遊客們向往的所在。在那裏,可以看到按照“五月花”號仿制的船和普利茅斯石,還可以花幾個小時在移民村裏參觀。移民村是仿照當年的樣子建成的。參觀時,還有專門人員扮成請教徒同遊客們談天,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