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淺薄的理解,“撐起兩根窮骨頭”是講人要有骨氣,有自己的人生準則;而“養活壹團春意思”是指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要有壹種勃勃生機,才能生出壹種積極向上的、令人愉悅的快感。
在我看來,汪曾祺先生就是這樣壹個非常有“春意思”的人。如果妳對生活感到厭倦,對現狀有點迷茫,建議妳也來讀壹讀《人間草木》,學汪老聆聽草木之心,也許妳會更加理解生活的真諦,以及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壹些事情。
《人間草木》在豆瓣有2萬+閱讀量,評分高達9.1分,是收錄了汪曾祺先生寫的花鳥蟲魚、各地風土人情、旅行見聞、舊人舊事的經典散文集。它像是壹本菜譜,又像是壹本遊記。裏面的每篇小文沒有刻意的去說壹些人生大道理,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是用質樸的語言記錄著壹些生活小事,壹花壹木,壹果壹蔬,從四方遊記講到舊時的求學時光以及家人舊事,讀來令人感慨,偶爾會讓人口水橫流,也有會心壹笑,甚是輕松溫暖。
壹果壹蔬皆美食
汪老絕對是吃貨中的吃貨啊。
他在《人間草木》提到的炒米、鹹鴨蛋、豆腐、栗子、汽鍋雞、火腿、獅子頭......每壹樣食物在他的筆下無壹不香,妳絕對會驚嘆,他寫雪花蛋“乃以雞蛋清、溫熟豬油於小火上,不住地攪拌,豬油與蛋清相入,油蛋交融。嫩如魚腦,潔白而有亮光。入口即已到喉,齒舌都來不及辨別是何滋味,真是壹絕”。不但生動的寫了做法,還寫了口感,讀來讓人忍不住口水泛濫。
所以也有人說,不能深夜讀汪老寫果蔬的文字,不然得“餓肚子”。
我想,如果沒有壹顆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的心,怎麽能寫出這麽芳香撲鼻的文字呢?
壹花壹木總有趣
在我看來,汪老壹定是個非常有趣的人。
最直觀的是體現在他的文字裏,艱難、平淡的生活在他的筆下都顯得好玩又有趣。比如他寫梔子花:“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妳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妳們他媽的管得著嗎'!”可愛直率的令人發指,讀起來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
透過他的文字,我似乎看到壹個正在得意偷笑的老爺爺,生動有趣。讀此書,實在很容易引起***鳴。汪老年少時去抓蟬的辦法、逗弄蜻蜓的玩法,用手指戳含羞草的壞笑......都跟我的童年那麽相似,真是令人懷念呀。
粗略了解了壹下汪老的生平,他的壹生並沒有他的文字那樣溫暖有趣,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裏,他遇到的磕磕絆絆不少。
《葡萄月令》就是寫他當年下放在葡萄園勞動時的感受,但是妳看“風擺動樹的枝條,樹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樹枝軟了。樹綠了”。這些文字沒有壹絲哀嘆愁苦,有的只是對勞動的尊重和對自然的熱愛。他身上的這壹團“春意思”充滿了生機,就如他在《紫穗槐》說的“人不管走到哪壹步,總得找點樂子,想壹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幹嗎呢!”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人間草木》從花草講到動物,到各地風土人情,也有汪老對在西南聯大的大學生活及對多位老師的回憶,他有壹顆赤子之心。在西南聯大上學時,汪老的生活看起來有點“叛逆”,他會幫同學寫作業,也會逃課去圖書館看雜書。他還是個“有心人”,雖然他經常說自己不喜歡記課堂筆記,但每位老師最愛穿的衣服、他們的教書風格、老師上課的細節,他都記得很清楚。他寫這些文章的時候很多老師都已不在人世了,但在他的文字裏未見悲情,有的是深深的懷念及贊譽。
壹花壹草,壹樹壹木,壹字壹行間,全是汪老對生活的真心熱愛。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意思是經歷了世事沈浮、閱盡人間滄桑,當看到草木生發,春風又綠的時候,依然能夠生出喜悅之情。之前壹直不是很明白這句詩的奧妙,大概是我經歷得太少,所以無法引起***情。直到讀《人間草木》,我才恍然,這不就是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的感覺嗎?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是要細讀這本《人間草木》的,它雖然沒有多麽華麗的語言,但它有種溫暖的力量,讓妳的心可以慢慢靜下來,重新看待妳生命中的壹些人和事。
讀了它,也許妳會真正明白“世界上只有壹種真正的英雄主義,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這句話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