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李嘉誠食譜大全

李嘉誠食譜大全

曾玉群

有多少新能源?在特斯拉市值飆升至6689億美元之前,創始人馬斯克以6543.8+036億美元登上了全球第二富豪的寶座。

現有的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壹年漲了5000億,市值達到8000億。創始人曾育群身價31億美元,與李嘉誠相當。

如果要為2019全球股市選壹個“模範生”,那麽新能源板塊當之無愧。

壹,

壹種新興的新能源

2020年是不平凡的壹年,疫情下各國經濟都很可怕。放眼全球,中國是唯壹壹個GDP增長的國家,可見實體經濟影響之大。

但股市卻迎來了普漲,除了成功脫歐的英國和被中國經濟制裁的澳大利亞,各國都表現亮眼。

其中,美股和a股唱主角。美國納斯達克全年漲幅超過43%,為2009年以來的最佳年度表現。a股創業板以65%的漲幅奪得全球股指“增長之王”。深證成指和上證成指分別上漲38.73%和13.87%,同樣貴。

新能源領域成為寵兒。美股特斯拉全年上漲730%,蔚來上漲1103%,多晶矽晶體廠商大全新能源上漲457.23%。反正跟新能源相關的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在中國,壹家名為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吸引了所有人的註意。其主營業務是鋰離子電池。其創始人身價31億美元,幾乎和李嘉誠壹樣多。

是泡沫還是價值的體現?

第二,

新能源汽車被撞

隨著社會的進步,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近年來已經深入人心。

傳統汽車排放的尾氣對自然危害嚴重,排放量年年創新高。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對環境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

因此,世界各國政府都制定補貼政策,支持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

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給予很大的補貼,比亞迪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國家調整補貼政策之前,比亞迪從2016年到2018年獲得了100億規模的新能源汽車補貼,2016年和2017年共計69.3億,2018年20.73億。

近年來,比亞迪75%的利潤來自政府補貼。

因此,壹大批企業紛紛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如蔚來、、李等。

與此同時,國內企業巨頭也開始跨行做新能源汽車,恒大、美團、格力投資新能源企業或者成立新公司自己做。

企業紮堆做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是這個行業的關鍵技術,自然受到追捧。

因此,作為產業巨頭的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

第三,

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值持續上升。

2020年初,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還只是壹家市值3000億的公司,現在已經8000億了。

這家公司在2017之前只為國內小公司提供鋰電池,後來開始為包括特斯拉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提供產品。

近日,壹位接近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高層的業內人士透露,特斯拉希望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2021年為其提供30萬輛的產能。

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只承諾特斯拉20萬輛。說明其產能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因此,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將投資390億元擴大產能。到2025年,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國內產能將超過250GWh,比亞迪的產能將在65,438+000 GWh左右,因此這兩家企業的總產能將達到350GWh。

根據市場預測,到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500萬輛。鋰離子電池設備規模有望達到2000億。

壹輛車50KWh的裝機量,這兩家的產能可以供應近700萬輛電動車,對於國內市場來說綽綽有余。

當時需要開拓國外市場,與特斯拉有過合作的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優勢明顯。

投資機構也看好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最近發行的6543.8+096億定增案,大家都在搶著投資。

第四,

低調的曾玉群

公司市值水漲船高,創始人曾玉群壹次次打破歷史。

先是美團創始人王興成為福建首富。按照這個趨勢,現在可能會超過李嘉誠。

那麽曾玉群是誰呢?

他出生於福建寧德,創業時以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命名。估計他的時候到了。

上海交大高材生,中科院物理所博士背景,常年研究鋰離子電池,後來出來創業,選擇了新能源行業,也算是發揮了他的長處。

起初,我只是看到了手機市場的巨大潛力,用戶對電池容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我創辦了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來搶奪電池市場。

體驗生動,手機電池質量達到世界頂尖水平。蘋果也要求他配合。

後來壹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新能源行業未來商機無限。有壹天,寶馬找他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合作。根據寶馬公司的要求,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壹種能夠滿足汽車要求的電池組。

在合作中,我對未來新能源的應用有了新的認識,開始研究適用於汽車的鋰離子電池。

果然,沒過多久,新能源汽車就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行業發展迅速。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布局,成為中國鋰離子電池龍頭企業。

壹輛新能源車,單個電池組需要10萬以上,幾乎占到成本的壹半。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是曾玉權的身家2000億,會讓人覺得太誇張。

摘要

雖然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趨勢,但去年僅售出300萬輛,與整個汽車市場相比微不足道,但特斯拉的市值是豐田汽車公司的3倍。豐田去年銷量654.38+0072萬輛。

而且豐田去年的利潤遠超特斯拉。從這個角度來看,市值確實被虛增了。

同樣,曾玉群的身家和李嘉誠差不多,就更不科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