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吱兒:剛出生的小老鼠(活的)壹盤,調料壹盤。食用者用筷子夾住活老鼠,老鼠會“吱兒“的叫壹聲,(這是第壹吱兒),收到調料裏時,鼠又會“吱兒“壹聲,(這是第二吱兒),當放入食用者口中時,鼠發出最後壹“吱兒“(***三吱兒)。菜譜簡單,食用者需要無窮的饕餮動力和無比的勇氣,才可以品嘗這道菜。
起源
部分京城餐館有此菜,有傳是廣東地方菜,其實廣東是有吃老鼠這個習慣,但是並無吃小老鼠的例子,再者三吱兒(地方發音)的叫法明顯不是出自粵語,廣東沒地方發這個“吱兒”聲的,此菜式出自廣東壹說只是以訛傳訛。該菜的真實出處其實是源自清末的逃荒人當中,具體來歷已不可考,不過該菜目的二度復興倒是有史可查。解放後中國在南海的守島官兵,因為南海群島距離中國實在太遠,守島官兵在海島上開荒屢遭失敗,原因就是當地海島上老鼠居多。後來為了改善夥食,幾名鄉村的士兵想到了老家用老鼠燒菜的辦法來提高士兵們的蛋白質攝入,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三吱兒"。改革開放後,壹些退伍的老兵們重新集合到壹起創業,在廣東的許多老兵餐館中“三吱兒"開始逐漸擴散開來,也就有了“三吱兒"源於廣東的誤傳。
名字來源
其原料最好是鼠崽,而且推薦是活的,加以作料後生食。所謂“三吱兒",就是當妳用筷子夾到鼠崽,鼠崽會發出”吱兒"的叫壹聲,然後當妳把無毛的鼠崽沾上辛辣刺激性的調味料之後鼠崽又會”吱兒"的叫壹聲,最後當妳將鼠崽送入口中後,它會發出最後的壹聲叫;這就是有名的“三吱兒"了。 其實這是相當殘忍的壹道菜,但同時也能有此體會到當年守島官兵們的艱辛生存環境。
調料
調料依個人口味調制,(椒鹽,海鮮醬,涮羊肉調料,夠創意就行。)不過,粉嘟嘟的無毛鼠崽要用蜂蜜餵。那種長尾巴的老鼠有細菌和傳染病,所以用的人工飼養的大白鼠比較安心。
評點
吃小老鼠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發明這道菜和起這可怕的名字的人。三吱兒,把殘忍的食用生靈的過程,傳神的歸納在壹起,不能不說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