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會館,位於蓋州古城東門外,與三江會館、福建會館、山東會館並稱蓋州四大會館。明清時期,以鹽業、銀行等業務為主的晉商稱霸天下,富甲天下,足跡遍布全國。商業繁榮的地方就壹定有晉商,有晉商的地方就壹定有雄偉壯麗的建築——山西會館。
山西會館坐北朝南,呈正長方形,原由後廳、正廳、東西廳、二層鐘鼓、山門、戲臺等建築組成,占地約3600平方米。該寺雄偉壯觀,具有典型的山西建築風格。正殿為關帝殿,又稱武祠。是壹座寬大的木構架建築,寬三間,深三間。它位於壹個高約0.9米的平臺上,由花崗巖條建造而成。
擴展數據
多倫山西會館是山西商人在清朝乾隆十年(1745)修建的。原名伏魔宮,又稱關帝廟。它是山西商人在多倫地區聚會、娛樂和討論的地方。當時是內蒙古唯壹的省級會館,所以被稱為“塞外商埠”。這個大廳裏有100多個房間。主要建築有大山門、大劇院、蘇夏、二山門、三國殿、東西走廊、廂房和正殿。2006年5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說到山西會館,就不可避免的要說到蒙古的商人。商旅蒙古早在17世紀就出現了,起源於康熙平定葛爾丹時的軍事貿易。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帝攻克格爾丹,途經蒙古草原時,各部各旗都被允許向沿途清軍出售馬、牛、羊、駱駝等物。另壹個營是由的袁建立的,商人在這個營裏進行貿易。
自清政府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開放“海禁”以來,全國各地的商人紛紛渡海到遼東經商貿易。當時,奉天府蓋平縣的李安運島港(西河口)是遼東最早、最大的海上貿易港口,也是遼南的陸路交通樞紐。此外,這裏盛產絲綢、海鹽、海鮮和大豆等農產品,自然成為全國各地商人尤其是晉商在遼東進行貿易的首選之地之壹。
百度百科-山西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