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是壹種具有意大利風味的食品,由特制的餅底、奶酪、醬汁和餡料制成。有人開玩笑說,它的起源多少受了中國餡餅的影響——想學中國人,把餡料包在面團裏,但包得不合適,於是“打對了”,創造了“披薩”。其實意大利那不勒斯是披薩的發源地,在羅馬時代就有了,但那時候只是沒有配料的蛋糕。那不勒斯人認為好的披薩是“制作精良的面團和新鮮的番茄”,所以在那不勒斯吃番茄披薩最好不過了。什麽是優越?
據專家介紹,壹個好的披薩必須具備四個特征:新鮮的外皮、上好的奶酪、頂級的披薩醬和新鮮的餡料。披薩和披薩的區別在於它的味道,但是否正宗取決於它的韌性。正宗的披薩,它的外皮在意大利語裏不叫皮,叫皇冠。這種牙冠又輕又薄,看起來就像壹個簡單的煎餅。餅底必須每天現場做。用來做餅底的面粉,壹般是在春夏兩季用壹級小麥研磨,再用含有10多種成分的專用酵母發酵,這樣餅底就會外層酥脆,內層松軟。純奶酪是披薩的靈魂。正宗的披薩壹般使用新西蘭馬蘇裏拉奶酪,這種奶酪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鈣,但熱量低。品種規格多
披薩壹般按照大小分為三種尺寸:6寸(切成4塊)、9寸(切成6塊)、12寸(切成8塊);按餅底可分為鐵板披薩和無邊披薩兩種;根據餡料的不同,有超級至尊、海鮮、美食世界、夏威夷風光、麻辣精選、芝士大會等等。
披薩上點綴著零食。
“披薩”上經常點綴著其他小吃,如奶油雞肉蘑菇湯、新奧爾良雞翅、炸薯片、自助沙拉、夏季特色飲料等。
如何吃披薩
披薩的吃法非常符合“休閑”用餐。妳可以用刀叉細細品味,但如果妳隨隨便便把美味的披薩和馬蘇裏拉長奶酪壹起放進嘴裏,味道就不壹樣了。值得註意的是,即食時味道最好。按照國際慣例,披薩應該在烤好後30分鐘內送到顧客手中。在披薩的故鄉那不勒斯,仍然保持著最傳統的吃法,不是現在流行的分享和分割,而是將蛋糕對折成壹個圓錐形。它看起來像壹個咧著嘴笑的中國餡餅。其實吃意式披薩最重要的是吃下面的餅,上面的餡料只是為了調味。
披薩和意大利
無論妳用的是西紅柿還是火腿,蔬菜還是其他調料,披薩的澆頭總是有三種顏色:紅色、綠色和白色(奶酪)。這是意大利國旗的顏色,也是瑪格麗塔女王二世的創意。為了吃到正宗的披薩,她還是喜歡從宮外訂購。這是送披薩傳統的開始。
漢堡包的起源
被稱為西方五大快餐之壹的漢堡是如何起源的?
最初的漢堡是用碎牛肉和面粉做成的肉餅,所以叫做牛肉餅。在古代,韃靼人有生吃牛肉的習慣。韃靼人西進,先傳到巴爾幹半島,後傳到德國,逐漸將生食改為熟食。德國漢堡的人改良了它,把剁碎的牛肉醬揉在面粉裏,攤成餅,煎熟了吃,所以以地名稱之為“漢堡肉餅”。從65438年到0850年,德國移民把漢堡肉餅的烹飪技術帶到了美國。後來花樣翻新,逐漸與三明治融為壹體,將牛肉餅夾在切成兩半的小圓面包裏,稱為“漢堡”。
蛋撻,臺灣省稱為蛋塔,是英文“tart”的音譯,意為露出餡料的餡餅(餡餅餡餅,其反面覆蓋有餡餅皮,用餡料密封);蛋撻是雞蛋...香港正宗的蛋撻以皮分類,主要分為黃油蛋撻和糕點蛋撻:黃油蛋撻的皮比較光滑。...
意大利的象征是什麽?遊客的回答確實讓人吃驚。既不是意大利時尚,也不是米開朗基羅,更不是法拉利跑車,而是意大利面條。
各種保健食品
長的,圓的,扁平的,螺旋形的,雞蛋染成黃色,菠菜染成綠色,墨魚染成深紅色,裏面填滿了奶酪...什麽東西可以有很多富有想象力的形狀和豐富的營養價值?那就是幾個世紀以來意大利烹飪藝術的象征:意大利面條。
加入壹些橄欖油、西紅柿、金槍魚或碎牛肉,做成沙拉或單獨食用。意大利面條總是令人垂涎欲滴。意大利面的烹飪方法簡單卻多樣,可以用來做清淡的家常菜,也出現在高檔餐廳的特色菜單中。最重要的是,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還是很多營養學家都對意大利面的高營養低熱量特點贊不絕口。
據研究,意大利面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生素,能有效減少人體內膽固醇的堆積,改善冠狀動脈。同時也非常適合運動員作為賽前食物,既不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又能積蓄足夠的能量。意大利面為什麽能成為意大利美食的代表,還需要給出更多的理由來解釋嗎?
據意大利面條工業聯合會統計,世界意大利面條年產量已達10萬噸。其中大約20萬噸產自西班牙。在意大利,每個人每年要吃28公斤面條。
充滿樂趣的傳奇故事。
歷史學家對意大利面條的起源壹直未能達成壹致。有些人認為意大利面條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到意大利的。也有人認為,早在公元前7世紀,當時居住在意大利北部的塞魯斯人就開始制作面條。在托斯卡納發現的公元前4世紀的塞魯斯汗遺址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出土的文物中,人們發現了壹張用來和面的大木桌和煮面時必須使用的廚具。從這些器具可以看出,當時的塞魯斯人已經開始制作各種形狀的面條。不管怎麽說,意大利面歷史悠久,在幾千年的進化過程中不斷改良。
還有證據表明,屋大維成為古羅馬的凱撒後,羅馬的人口已經達到654.38+0.5萬。對古羅馬政府來說,確保許多公民的食物供應成為壹個嚴重的問題。於是,當時的人們想出了壹種保存面粉的新方法。面粉先做成面團,然後用刀把面團切成面條。這種面條曬幹後至少可以保存壹年。因此,掛面在意大利人中間很受歡迎。不過當時吃掛面的都是平民百姓,貴族和富人家裏還是吃現做的面。直到公元19世紀,幹意大利面才成為所有歐洲國家的餐桌美食。
從那以後,通心粉(壹種意大利面條)在歷史上壹直保留著它的名字。1279年,熱那亞的壹名士兵在遺囑中提到了“壹個裝滿面條的小木桶”。16世紀的壹部喜劇,劇中壹個那不勒斯人說:“吃妳的通心粉吧!”為了慶祝戰役的勝利,意大利國家統壹運動的英雄加裏波第用橄欖油金槍魚面獎勵了著名的紅衫軍。甚至強大的拿破侖也用意大利面條來鼓舞疲憊不堪的軍隊的士氣。就連我們每天使用的叉子,據說也是為了方便吃意大利面而發明的。
歷史證明,在公元1000年,西西裏島出現了壹種特殊的意大利面食譜。1150年,西西裏島巴勒莫每周有數百艘船滿載意大利面,駛向世界各國。那不勒斯國王斐迪南二世(1467-1496)下令用機器代替人的腳來制作面團。1740年,第壹家意大利面工廠在威尼斯建成。1800年,人們開始在意大利面中加入西紅柿,這立刻成為了壹種受歡迎的美味。
最近,意大利當局進行了壹項調查,以了解遊客眼中意大利的象征是什麽。答案真的很讓人吃驚。既不是意大利時尚,也不是米開朗基羅,更不是法拉利跑車,而是意大利面條。的確,意大利面的制作是壹門真正的藝術,普通的小麥在廚師手中變幻出各種形狀。據統計,早在19世紀,意大利面就有200多種不同的形狀。
獨特而嚴格的原材料質量
為了保持和提高意大利面條的質量,面條制造商、工會、原料供應商、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會定期舉行聚會,研究意大利面條在幾乎世界各地廚房中的情況。在最近的世界意大利面條大會上,來自27個國家的350多名專家出席了會議。他們關心同樣的事情:如何滿足消費者日益關鍵的需求。
保持意大利面質量的關鍵問題是原料。意大利面對原料的要求很高,所以壹定要用蛋白質含量高的硬麥。然而,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和意大利面需求的增加,可用作原料的優質小麥越來越不足;另外,有些國家不生產適合做意大利面的小麥,也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進口原料。有時候難免優質小麥摻雜劣質原料做意大利面。這對意大利面的聲譽構成了威脅。
“全世界的意大利面條制造商必須肩負起保持意大利面條傳統品質的責任。幫助消費者了解意大利面的質量,同時確保產品的價值,並將最先進的技術應用到自己的生產中。”這是很多專家的知識。
那麽什麽應該叫意大利面呢?專家壹眼就能看出面條的好壞,而普通人不用親自品嘗。正宗的意大利面,外觀壹定要光滑,口感壹定要有嚼勁。吃後不粘不糊。嚼幾口,嘴裏應該充滿了意大利面特有的甜味。如果是這樣,那就抓緊時間享受吧。要知道,最好的意大利面壹定是趁熱吃的,最美妙的味道只出現在最恰當的時刻。[文章編號10西班牙《趣味》月刊】(作者瑪麗安·貝尼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