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廚在洗菜時,洗菜時,切開後的蔬菜與水的接觸面積會大大增加,易使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份礦物質大量流失。正確的做法是先仔細清洗蔬菜,並盡量將水份控幹後再切。
需要提醒的是,切好的菜最好馬上烹調,放置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否則易導致某些營養素的氧化。
蔬菜切太碎,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若再經過水焯,其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會大量損失。所以,焯菜時應盡量讓蔬菜保持完整,用水量要多。
此外,焯綠葉菜的時候,要加點鹽和油,不僅可以防止氧化酶破壞葉綠素,還能保持蔬菜鮮亮的顏色。
做地三鮮、幹煸豆角等菜肴時,很多人喜歡先將食材在油裏過壹下,撈出來再炒,這樣做出來的菜色澤明亮、氣味香濃。
但這種烹調方法會導致攝入的油脂超標,破壞蔬菜本身的營養,同時還可能產生致癌物。
等到油鍋冒煙,這樣的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不僅會增加癌癥風險。
同時,蔬菜中的營養素也被破壞了。正確的做法是,在油尚未冒煙時,把食材下鍋。
無論是哪種油,脂肪含量都在98%以上。蔬菜的吸油性特別強,如果用太多油炒素菜,和吃葷菜沒區別,而且還會使菜的表面都被壹層油脂包圍,讓調味品不容易滲透到蔬菜的內部,影響了食物的味道。同時這樣做也不利於消化吸收。
醬油中含鹽量為15%--20%,雞精中含鹽10%,豆瓣醬、蠔油也都含有不少鹽,如果用了這些調味品,就要減少用鹽的量,否則極易造成鈉超標。還有人喜歡炒菜放糖,然而甜味和鹹味能互相抵消,易導致炒菜味道變淡,最終加入更多的鹽。
正確做法是,炒菜只放壹點鹽或海鮮醬油,雞精味精也盡量少用,可以多用蔥姜蒜或花椒等調味,這樣炒出的菜清淡可口,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
從冰箱拿出硬得像冰塊壹樣的肉類,自然是很難下刀或是烹飪的。冬天時解凍可以頭壹天晚上就拿出來,夏天則只要提前拿出1--2小時即可。
很多人都喜歡把凍肉放在火爐旁邊或是用沸水、微波爐解凍,這是錯誤的。因為肉組織中的水份不能被細胞迅速吸收而只能外流,因此解凍以後化除的並不僅僅是冰,還有原本肉質中的水份,因此肉的口感會差壹些。
凍豬肉在遇到高溫時表面還會結成硬膜,影響肉內部溫度的擴散,給細菌造成繁殖的機會,肉也容易變壞。因此凍肉最好應在常溫下自然解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