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內務府大臣厲子嘉後裔的私房菜。厲子嘉是清朝的內務府都統,深受慈禧信任。禦膳房每天的菜單都由他審批,慈禧、皇上吃的菜,他都品嘗過。每次看過菜譜,他都牢記在心,回家後壹壹記下,晚年整理出壹套菜譜。“厲家菜”的主人名叫厲善麟,是首都經貿大學的退休教授。
厲家菜館的主人叫厲善麟。他的名片上用繁體字印著:“厲家菜創辦人、顧問、應用數學教授。”之所以寫上“教授”的身份,老人稱是不想讓別人誤以為他“只是個廚師出身”。厲家菜也屬私房菜。在這個小四合院裏,最初每天對外只做壹桌菜,只供十來個人吃,吃客壹律收每位200元,另辟壹個偏房,加了兩小桌,但壹晚上也最多夠二十個人吃。
厲家菜從宮廷膳食走向世界,厲家傳人經歷了不懈的努力,最先在羊房胡同11號每周開只壹桌,且不能點菜,即便是這樣,預訂者也是應接不暇,後來放寬為每周兩座(周六和周日),最後又改為每天壹桌。
壹天,來了幾位外國人,說是要預定半年後的三天用餐,事後有關部門還進行了特級安全監察,後來才知道這些預定是專為前美國總統克林頓中國之行特意安排的用餐。結果,因為克林頓行程臨時變更的原因,半年前預定的宴席最後沒去成,即便是這樣,當時的胡同內也是三步壹警察,房上還站著保衛人員,其戒備森嚴的境況前所未有。而最後這頓預定的美餐由美國的前財政部部長魯賓等嘉賓享用了,克林頓回國之後還寄了壹封信給美國駐中國大使館,並委托秘書給厲家菜館送去致謝信,同時附上了他們壹家人在西安兵馬俑館拍的照片留作紀念。
厲家菜先後在墨爾本、日本等地開設了厲家菜館,由於在日本的餐廳堅持采用從北京空運原料,因此而贏得了米其林二星美食的殊榮。
在北京後海的北沿和南沿,分別坐落著清朝兩個最大的王府,即醇王府和恭王府。恭王府東側有壹條羊房胡同,別看地方不大,裏面卻有壹家海內外聞名的餐館——厲家菜餐館。餐館的主人是厲善麟先生,內掌櫃是王曉舟女士。厲家菜屬宮廷菜,其配方和制作技術均為祖傳。厲善麟的祖父厲子嘉,在清朝同治和光緒年間,任內務府都統,深受慈禧信任。專期主管皇宮內膳食。慈禧垂簾聽政,吃飯也要和皇上在壹起,其每餐之菜式都在壹百種左右。那時,只要壹聲“傳膳”令下,浩浩蕩蕩的太監隊伍便立即擡著膳桌和食盒魚貫而入。厲子嘉的任務就是統壹管理皇宮裏的這些膳食,每日制定膳單,到膳房查看烹飪質量等。慈禧和皇帝吃的每壹道菜,都要經他品嘗,於是,久而久之,他便成為美食專家和烹飪高手了。
後來,厲子嘉把許多宮廷菜配方和做法教給了兒子厲俊峰,然後又傳給了孫子厲善麟。厲善麟對廚藝烹調極具天才,在繼承祖傳技藝的基礎上,又結合現代營養和自己的體會不斷有所創新。例如,他所仿制的慈禧日常食用的“燕翅席”,就更加別致:第壹道為小菜,計有炒鹹什、醬黃瓜、蝦子芹心、芥菜墩、北京熏肉、鳳乾雞、琥珀桃仁、桂花糖藕、玫瑰小棗、炒紅果等;第二道為熟菜,計有黃燜魚翅、白扒鮑魚、軟炸鮮貝、澆汁活魚、燒鴨和清湯燕菜等;第三道是湯和甜食,計有鳥魚蛋雞湯、炒蛋羹、核桃甜酪等。
厲家菜壹經問世,很快即引起轟動。在壹次參加宴席比賽時,驚震全場觀眾,評比獲第壹名。英國大使在他的餐館壹邊吃壹邊說:“太好了,妳不用做廣告,我只要在使館區壹說,這裏就推不開門了。”果然沒過幾天,各國駐華大使和跨國公司老板們都蜂擁而至,如果不提前半個月預訂,肯定是吃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