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以食為友——走近民國文學大師的廚房

以食為友——走近民國文學大師的廚房

作為壹個愛吃愛做的食客,沒有什麽比研究菜譜更能引起我的興趣了。前段時間去圖書館的時候,只是瞥見了這本書。原來大師也有煙火。還有那些看起來應該很好吃的菜單,很適合我的口味。

民國那個年代,偉人、巨著太多了。我們只能從歷史教科書材料中了解這個人的性格、能力、思想、精神。羽翼豐滿的後代觀眾姿態。

煙火食物承載著記憶和情感。

當妳知道這些閃光名字背後的人喜歡吃什麽,這些食物與他們有什麽淵源,寄托了什麽感情,妳就很容易跨越民國歷史與現實世界的鴻溝,大師們也就有血有肉了。

這本書雖然講的是民國家庭生活中的“吃”,但引人入勝的是這些大師們在美食背後的小故事。作者從吃開始,講了很多趣聞和八卦。原來,才華橫溢的作家張愛玲,在上海的公寓裏不僅可以喝到西點的牛奶酪紅茶和美味的下午茶,在國外還可以湊合著吃外賣。原來魯迅是愛吃甜品的。作為壹個紹興人,他其實很喜歡吃北方菜,在外面吃飯。原來,著名演員程壹生都在喝烈性酒。原來張學良不是精於算計,老謀深算,而是任性沖動,愛吃。張大千、沈從文、郁達夫、胡適等20多位民國文學巨匠。都是吃貨。誌趣相投讓我印象深刻,壹下子親近了很多。

看到張愛玲在國外迷迷糊糊的時候在上海找吃的,特別感動。看到什麽食物,再回憶某個人,某件事,壹旦吃到了記憶中的味道,幸福感也就隨之而來了。

所謂“君子遠廚房”,壹直被男人們當做在廚房偷懶的武器。可愛的錢鐘書不是這樣的。錢鐘書自己做的雞蛋面包,牛奶紅茶早餐,江洋先生多年後還記得的月亮雞湯。江洋既善良又強壯。為了讓丈夫安心讀書,她開心地從壹個“十指不沾泉水”變成了壹個埋頭苦幹的“竈下女傭”。錢鐘書的“給我壹個桃子,用瓊瑤獎賞我”是與眾不同的,是壹個例子。畢竟那時候對女人的要求還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在現代中國,生活的酸甜苦辣,不僅僅是馬革裹屍的驕傲,還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與溫馨。南遷過程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生,過著流浪的生活,仍能滿懷激情地談論時事戰爭,壹邊小心翼翼地、高高興興地捧著咖啡。有情有義的邵,為了請陸小曼吃壹頓像樣的飯,不惜賣掉祖傳的《瑤江蕭書集》印章。張學良在坐月子的時候,和妻子壹步壹步“並肩而行”,和朋友壹起四處走走,是壹大樂事。張學良寫給趙四小姐的信,真的充滿了相思,報告他吃了什麽,喜歡吃什麽。很難想象,這麽猥瑣溫柔,這麽深情。給予及時幫助的文學愛好者包,細心地給周作人郵寄了壹個生活包裹。暫且不考慮他的屬性,我們也可以從他們瑣碎的書信中看出周作人對妻子的關心和同情。

在食物面前,哪怕是最大的分歧都可以放在壹邊。正如作者所說:“人和食物的關系總是那麽奇妙。明明前壹秒還是愛恨交加,下壹秒突然在昏黃的燈光下插上壹碗紅豆甜粥,多了許多柔情。”這本書,就是為民國那個特殊的年代,加了壹碗紅豆甜粥,暖暖的,滿滿的甜。

如果有可以壹起吃飯的朋友,久別重逢,或者廝混很久,聊美食聊中外,就像張學良的回頭黨,每次聚在壹起都很享受。

孟子有雲,“食色,性也。”追求美食是人類的本能。從古至今無論男女都是如此。有句話叫“要抓住男人的心,就要抓住男人的胃。”其實男女都可以工作。

對於壹個愛吃愛做飯的標準吃貨來說,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研究菜單。

看豆瓣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所以不推薦。

其他推文:最好吃的味道在人間,海浪上的美食故事,壹家人的明確告白,養小家的記錄,雅舍的談吃,和園子的美食清單。

韓叔讀寫訓練營++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