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丹尼斯不是天生做期貨的。當時未滿21周歲,不能直接進入交易所。他的父親站在裏面為他出價,他在外面負責。就這樣斷斷續續幹了兩年,大概虧了兩千塊錢。到了他21歲的那壹天,父親松了壹口氣,說:“兒子,妳自己做吧。我對這項業務壹無所知。”剛開始是多勞少得,壹月的工資還不夠壹個小時。1970,趕上當年玉米蟲害,趕緊把400塊錢滾成3000塊錢。他本來打算去上大學,但是只上了壹周的課,他就決定退學去做期貨交易員。壹天,他進了壹張臭賬單,壹下子輸了300美元。他覺得不滿意,轉身又進了壹張,很快又輸了幾百。他咬著牙轉身又去拿壹個,就這樣來回折騰,壹天損失了三分之壹的本金。那次賠錢的教訓非常深刻。大起大落之後,他學會了掌握節奏:在虧錢不如意的時候,迅速剪單離場,出去散步或者回家睡覺,讓自己休息壹下,避免被情緒影響,做出又壹個錯誤的決定。他再也不會因為虧損而追加賬單或者急於賺錢了。最困難的時候,也是最有希望的時候。有時候虧了,不想再琢磨行情,但往往最好的單機會在這個時候悄悄溜走。只有當我們抓住賺錢的機會,獲得充分的利潤時,我們才能犯錯誤。另壹方面,要學會選擇最佳時機做單。理查德·丹尼大概估計他的訂單95%的利潤來自5%的好訂單。錯過壹個好機會會影響妳的表現,這正符合技術分析中常用的壹句話,“讓利潤跑起來,把虧損砍短。”讓利潤增加,快速斬斷虧損,過濾掉壹些不該進場的單子,這樣會提高回報率。許多年後,當理查德·丹尼斯回憶起那段時間時,他覺得學費很劃算,他學到了很多東西。
在大豆期貨1973的暴漲中,大豆價格突然突破四美元關口。大多數盲目相信歷史的市場參與者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大豆會像之前1972壹樣在50美分之間漲跌,在近幾年最高點410美分附近清空。但理查德·丹尼斯按照跟風的交易原則買入,大豆照常上漲。十天漲停,價格暴漲三倍。在短短的四五個月內,達到了1.297美分的峰值。理查德·丹尼斯賺夠了錢,轉到了更大的舞臺——CBOT,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