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古代寺廟中的衛青散文

古代寺廟中的衛青散文

壹、雪魔芋

我想,如果妳進入四川峨眉的山谷,選擇壹個寺廟住下。早上看日出,晚上看佛光,在雲海中欣賞聖燈,等待金頂升起...復雜的心情會被刷新,停滯的氣血會通暢,思路會比以前更清晰。

山頂的夜很安靜,即使偶爾有鳥鳴和蟲鳴。我有很多聯想,所以睡不著。所以長時間獨自在山裏遊蕩,漸漸引起了強烈的食欲。那時候真的很想在佛寺裏嘗壹口素食。但是這種情況下因為夜半深了,道路朦朧,山門關得早,幽僻的小道上燈光寂寥,根本不可能找到吃飯的地方。於是,我只好坐在壹片竹林旁,捧著壹杯半冷的綠茶,回憶著美味優雅的峨眉素食,這樣我就可以做精神食糧了。

峨眉素菜菜單中的三姑六二、豆腐菜在佛山其他素食館也很常見,這並不奇怪。只有壹道素菜引起了我的興趣,這就是峨眉和尚首創的雪魔芋。四川人用魔芋炒素菜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宋代文學家孫光憲所著《北夢物語》中記載,四川官員在唐代就已經開始用魔芋和面粉制作各種象形菜肴。

記得第壹次見到這種產品,第壹感覺就是這種食物含有“神奇”二字,自然有些奇怪。我壹直習慣在遊泳前看書。我曾經在食典裏知道食材的來歷——這種天南星科植物還有其他可怕的名字,比如蛇六谷、鬼頭、鬼芋頭等等。面對壹盤魔芋,問細節更讓我吃驚!原來魔芋富含生物堿,毒性大,必須用加熱的堿水或石灰水處理後才能食用。

我邊吃邊問,突然有了壹些哲學思考。魔芋豆腐的制作過程比較離奇——當幹魔芋粉放入鍋中煮沸時,人們無法想象加入石灰水使其充分吸收膨脹,然後加入米粉攪拌均勻,汁液冷卻後就成了淺棕色的“豆腐”。即便如此,峨眉僧人還是會繼續“錘煉”它,把魔芋豆腐放在冰下壓實,最後成為壹道美味的健身美食——峨眉雪魔芋。這種經歷頗像山中的毒妖被智者降服、引導、訓練,最後變成善類,被人利用。峨眉魔芋做的素品,讓我想起了世間很多因果...想到這裏,我突然看到壹縷晨光在松林和雲海之間若隱若現。經過壹個不眠之夜,我仍然感覺很飽。

二、鼎湖上蘇

“吃在廣東”早已成為有旅遊口味的人的廣告詞。後來不知道誰加了壹句“廣東人什麽都敢吃。”我曾直言,這種說法既有“添腳”之感,又透露出壹種相對生澀的飲食觀念。需要註意的是,任何敢於吃食物的直立動物,還像現代人嗎?

唐憲宗在位時,生於河南的韓愈犯了直言不諱的錯誤,被流放到潮州。新官上任後,發現嶺南壹帶還是蠻荒之地,吃的大多是兇猛怪異的東西,比如馬蹄蟹、牡蠣、蟾蜍、蛇等。於是,老人戰戰兢兢、勉為其難地吃了壹些,忍著胃裏的不適,寫了壹篇《年初南方飲食十八協調法》,字裏行間突出了恐懼:“鱟實如惠文,骨眼負。牡蠣粘在壹起像山壹樣,幾百只分開出生。香蒲魚的尾巴像蛇,嘴和眼睛不相配。張炬背心列,戰鬥與奇怪的自我介紹,其余的幾十,這是驚人的。我是來抵禦惡魔,從南方做飯的。尿味起越南,口吞汗。”這個曾經擔任過禦史監,後來又跟隨裴度平懷、西溪叛亂的硬漢,面對武將官帽似的馬蹄蟹(惠文),蛇形尾巴的章魚,形狀奇特的章魚貝類,不禁冷汗直流,面紅耳赤。

試想壹下,作為壹個想看美景的遊客,把這些精靈吞進嘴裏才奇怪呢。他能平靜地感受到山川的美妙嗎?

所以,我壹個人在珠三角旅遊過幾次,想找到有香味感的美食。壹道我向往已久,卻至今未能品嘗到的名菜,是廣東肇慶鼎湖山的名菜——鼎湖上蘇。

鼎湖山是廣東四大名山之壹,山中的青雲寺,嶺南四大名剎之壹。到了明清時期,為了讓眾多香客領略到山裏蘑菇食物的獨特美味,寺裏的老和尚用三種蘑菇劉二(即北菇、鮮菇、香菇、雪耳、黃耳、石耳、木耳、桂花、榆樹)烹制了壹道名為鼎湖上素的素菜。歷經數百年,這道素菜在眾多廚師的不斷開發加工下越來越完美,如今已在東南亞多個國家享有盛譽。

那天我壹個人在天溪、雲溪、天湖遊了很久,卻見暮色沈沈,雨聲搖曳,山路上的遊人漸漸散去。我在天溪景區仰望半山腰的山峰,壹條瀑布從40多米高的懸崖口傾瀉而下,咆哮著沖入龍潭。鳥瞰,樹木和危險的路徑隱藏在山嵐的深處。接下來我們應該去哪裏?深山冷雨之際,誰該留宿?我默默的問自己,感覺很孤獨很無助,突然走著走著就不經意的來到了青雲寺門前。

在山寺過夜,可能還挺有詩意的。風吹雨打林中落葉,寂寞夜話,不僅會讓人想起古書中的精彩情節,更有壹種凈化心情的感覺。壹位專程來這裏學習“上素”烹飪方法的年輕廚師在走廊下背書,不期而遇。面對山裏的夜雨,我們泡了壹杯茶,輕聲交談。在我的提問下,他生動地給我介紹了做“鼎湖上素”的過程...

原來做這道菜很復雜。要先將雪耳、桂花耳、榆耳、黃耳、鮮蘑芽、竹筍、鮮蓮子、銀針、青菜嫩莖焯水,然後用冷水浸泡,炒鍋加熱加入植物油,加入“蔬菜湯”,煨上述原料調味。經過幾次焯水、瀝幹、煸炒、油炸後,將銀耳、香菇、竹筍、鮮草菇依次排列在大湯碗底部,然後將剩余的原料盛入碗中。然後將大湯碗扣在大盤子上,形成起伏的山林形狀。鍋內油熱時,均勻加入味精、精鹽、白糖、鮮味湯、醬油,然後燒開,依次將原料定型,將濕粉撒在盤中。

“當我看到鼎湖上的蔬菜顏色美麗、鮮嫩滑嫩、香味四溢時,我想起了壹句老話‘百味不如原味’。”年輕的廚師表情凝重地說道。

直到第二天下山的時候,我才看到鼎湖上出現了素食。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好幾年了,這道菜的名字和做法壹直深深地保存在我的記憶裏。想到這裏,我就想到懸崖之間千變萬化的煙雲,禪林的雨聲,寂寞的夜話,我就很有味道地想象著鼎湖的顏色。如果有機會再去鼎湖山,我真的很想去嘗壹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