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適合5-6歲的精細動作訓練遊戲?父母非常關心寶寶身上出現的任何問題,孩子的成長會伴隨著很多父母需要解決的煩惱。下面是壹些適合5-6歲孩子的精細動作訓練遊戲。
有哪些適合5-6歲的精細動作訓練遊戲?1-現在我將安裝牙簽-
適合年齡:2-3歲
目的:建立手指操作技能,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道具:壹個牙簽容器和8-10牙簽。
如何玩:
家長示範用前兩個手指(拇指和食指)將牙簽插入牙簽管的小孔。
指導幼兒壹手握住牙簽管,另壹手將牙簽逐壹放入牙簽管中。
小貼士:可以先把牙簽末端的尖銳部分剪掉,以免傷到孩子的手指。
-勺豌豆-
適合年齡:2-3歲
目的:提高手眼協調能力;提高餐具操作能力。
道具:勺子,橡皮泥,塑料碗,豆子。
如何玩:
家長指導孩子將橡皮泥放入塑料碗中,將小豆輕輕壓在橡皮泥上,然後示範用前三個手指(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勺子將小豆舀出來。
孩子們也是這樣玩遊戲的。提示:可以提醒孩子壹定要用另壹只手拿著碗去舀豆子,加強雙手之間的協調性。
-彩色筆套相互接觸-
適合年齡:3-4歲
目標:提高雙手的協調性;增強手指力量。
道具:5-10彩色筆同色筆套(5-10顏色)。
如何玩:
家長先把筆套拉出來,插在不同顏色的筆上。
指導兒童盡快將筆蓋插回正確顏色的筆中。
提示:
可以鼓勵孩子用手指拔出和插入文具盒,有助於孩子增強手指力量,建立前三指的控制能力。
可以和其他小朋友比賽,看誰能最快完成,增加活動的挑戰性。
-炒飯卷-
適合年齡:3-4歲
目的:建立兒童操作剪刀的能力;提高雙手的協調性。
道具:橡皮泥、兒童剪刀、塑料圓盤。
如何玩:
家長示範將橡皮泥搓成條狀,然後壹手握住橡皮泥條,另壹手用剪刀將橡皮泥條剪成小塊,放入塑料盤中。
讓孩子用同樣的方法玩“切腸粉”。
提示:
對於正在學習操作剪刀的孩子,家長可以牽著孩子的手進行上述活動。
可以先切較薄的橡皮泥條,再逐漸切較厚的橡皮泥條。
-動感絲帶舞-
適合年齡:3-4歲
目的:提高上肢的控制和協調能力。
道具:2根絲帶棒,動感音樂。
如何玩:
家長隨著音樂示範揮舞彩帶,比如畫大圈,上下畫直線,左右畫直線,畫小蛇。
父母和孩子們每人拿著壹根絲帶,隨著音樂起舞。
提示:
用大動作揮舞緞帶棒,可以鍛煉孩子的肩部運動能力,作為學習畫畫的預備活動。
自制絲帶貼法:先準備壹根長約60厘米的絲帶,末端用膠帶粘在木筷子上。
-解開大扣子-
適合年齡:3-4歲
目標:提高雙手的協調性;提高操作對象(按鈕)的能力。
道具:壹件成人服裝(帶紐扣)。
如何玩:
父母先把有扣子的衣服放在桌子上。
家長示範雙手解開,然後讓孩子試著解開。
提示:
先學會解扣子,再學會扣扣子。家長可以讓孩子穿上衣服,試著解開衣服,這樣會增加活動的挑戰性。
當孩子已經掌握解開或扣上大紐扣的時候,家長可以逐漸教他們解開或扣小壹點的紐扣。
-水上遊戲-
適合年齡:4-5歲
目標:提高雙手的協調性;提高操作物體(水壺)的能力。
道具:1塑料杯,1水壺,1小水桶或盤子。
如何玩:
家長先把小水壺灌滿壹半水,示範壹手拿杯子,壹手拿小水壺,往杯子裏倒水。
家長示範小心翼翼地把杯子運到距離3-5米的桶裏,把水倒進桶裏。
鼓勵孩子用同樣的方法做遊戲,學會把水壺裏的水倒進杯子裏,運杯子,把水倒進水桶裏。
提示: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使用不同大小的杯子,也可以讓孩子用小盤子端塑料杯,增加活動的挑戰性。
球對球
適合年齡:4-5歲
目的:提高上肢和手的控制和協調能力。
道具:2根紙棒,1個氣球。
如何玩:
家長示範雙手拿著紙棒末端玩球,把氣球往前撞。
然後讓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用同樣的方式輪流彈跳氣球。
提示:
父母可以把硬紙卷成紙棒。
提醒孩子眼睛盯著氣球,增強他們的眼控和手眼協調能力。
-糖果超細產品-
適合年齡:4-5歲
目的:提高手的協調性和手指操作的靈活性。
道具:彩紙或玻璃紙(約7cm×7cm),玻璃珠或壹些軟糖。
如何玩:
家長示範把壹個玻璃珠放在紙上,把紙卷起來,然後用手指把兩邊的末端擰成壹個“糖果”。
指導孩子用同樣的方法玩遊戲,自己做糖果。
提示:用軟糖代替玻璃珠,可以用零食獎勵孩子,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
-折疊小狗-
適合年齡:5-6歲
目的:增強手指的靈活性。
道具:壹張方形彩紙和1支黑色彩筆。
如何玩:
成年人演示將壹張手工紙折成三角形,然後將兩個角向下折,成為小狗的“耳朵”。最後,在小狗的“臉”上畫眼睛、鼻子和嘴巴。
大人再給孩子壹張手工紙,指導他按照示範的每壹步折疊小狗。
提示:在這個過程中,指導孩子如何靈活運用指尖進行折紙。
有哪些適合5到6歲的精細動作訓練遊戲?2個寶寶精細動作訓練應該怎麽做?
0 ~ 6個月
1.局部按摩:可以從寶寶出生開始就對其肩部、手臂、手掌、手背、手指、手腕等部位進行按摩,這樣不僅可以刺激寶寶的手部神經,還可以促進肌肉放松和血液循環。
2.感知手的存在:在寶寶手腕上系壹個鈴鐺或手帕,每次搖動手臂都會讓寶寶特別註意妳的小手,從而鍛煉他的手感知能力。妳也可以牽著他的手,幫他觸摸和抓住懸掛的玩具。這樣既能訓練他的抓握能力,又能促進眼手的協調能力。
3.抓手:準備壹些寶寶可以抓手的東西,如鈴鐺、海綿、橡膠玩具等。把雙手填滿,張開,然後把東西放進去,反復練習握住和伸展雙手。
6 ~ 9個月
1.開關盒子:準備壹個音樂盒,鼓勵他用自己的小手打開盒子,然後關上盒子,不斷重復。這樣既可以鍛煉寶寶精細的手部動作,也可以讓他逐漸認識到這個動作和八音盒釋放的音樂聲音之間的關系。
2.玩具倒立:在寶寶準確抓握的基礎上,開始發展雙手協同工作。妳可以有意識地把玩具或食物連續不斷地遞到他的壹只手上,訓練他把東西從壹只手換到另壹只手上。
9 ~ 12個月
1.撿拾遊戲:把紅色絲巾、黃色手帕等能慢慢落到空中的東西扔出去,落下時拉住寶寶的手,壹邊抓壹邊告訴他“抓紅”。這樣既能鍛煉手的抓握動作,又能讓他建立色彩感。
2.撕紙遊戲:當寶寶掌握了捏手的技巧後,他會找機會嘗試剛剛學會的技巧。為了滿足他的好奇心,妳可以給寶寶準備壹些幹凈的紙,撕壹些小孔讓他練習。撕紙的嘶嘶聲,紙張大小的變化都能讓寶寶興奮起來。
1 ~ 2歲
逐頁:當小鳥寶寶壹起看書時,妳可以給他翻頁的任務。起初,他可能壹次翻幾頁。要解決這個問題,他媽媽可以把手放在壹頁的底部幫他翻,也可以在下面放壹張照片,這樣翻完壹頁就能找到照片。用“慢動作”反復演示和練習,可以讓他們掌握翻頁的技巧。
2歲以後
擠壓橡皮泥:讓2歲半的寶寶把橡皮泥或壹小塊面團搓成條狀,用手掌壓平,就成了燒餅。如果妳把它舉起來,它會是壹個球,壹個蘋果,上面有壹根棍子,妳還可以把它揉成壹個小動物,建造壹個“動物園”等等,這些都會讓妳的寶寶玩得很開心。
嬰兒期5-6歲精細動作訓練遊戲有哪些發展規律?
新生兒
當新生兒的手掌或腳被觸摸時,它會彎曲指尖(腳趾),好像在試圖抓住什麽東西。這叫做抓握反射。
壹個月
握住張開的手指,抓握反射現象逐漸消失。
兩個月
雖然他們自己夠不到玩具,但如果放在嬰兒手裏,他們會抱著玩具搖晃。
三個月
這個時期的寶寶經常吮吸手指,這也是壹種學習,就是確認眼睛通過嘴巴看到的東西。
四個月
如果妳想抓住眼前看到的東西,這種手和眼睛同時運動的現象叫做“眼手協調”。把寶寶最喜歡的玩具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寶寶會伸手去抓,抱壹會兒。
五個月
可以用雙手抓住面前的玩具,撕掉蒙在臉上的布。隨著手的作用越來越大,寶寶已經清楚地明白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各種動作,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看著手玩耍。我壹看到瓶子,就高興地伸手去拿;當妳被媽媽抱著的時候,妳會不停的摸媽媽的臉,撓媽媽的頭發,表現出妳對媽媽的愛。
六個月
他們不會長時間壹只手拿著玩具,他們會換到另壹只手。另外,可以雙手撕紙,自己動手吃餅幹。然而,嬰兒不能自由地使用每個手指,當他抓東西時,五個手指壹起抓。
七個月
妳可以自由地使用雙手,這樣妳不僅可以抓東西,還可以把右手拿的東西換成左手,用兩只手分別拿不同的東西。手指靈巧後,寶寶會拍拍雙手握著的東西,聽聽磕碰的聲音。他們非常喜歡能發出聲音的玩具,還可以學習打鼓。
另外,寶寶會把手裏拿著的東西扔出去。對於成年人來說,做這些動作不算什麽。但實際上,動腕開指是運動機能中非常復雜和困難的動作。
八個月
手指變得非常靈巧,只用拇指和食指就能準確地拿起東西。因為不管什麽東西送到嘴裏,都要註意不要誤食或者窒息。
抓握可以促進手指的發育。媽媽和寶寶壹起玩的時候,要多註意讓寶寶用手指。入口即化的小饅頭,寶寶可以抓著送到嘴裏吃,喜歡多少就能滿足他的要求。
九個月
通過玩各種玩具,嬰兒的手指變得更加靈活。能夠靈活地用拇指和其他四個手指抓小東西。在飯桌上把勺子和碗當玩具玩,經常給媽媽惹麻煩。
十個月
嬰兒玩的遊戲越來越多。因為手指的運動功能越來越發達,嬰兒可以用手指而不是整個手掌來拿起有壹定重量的積木。嬰兒也喜歡玩從空盒子裏放東西和取出東西的遊戲。放入取出不僅能促進手指的生長,還能促進智力的發展。
壹旦妳手裏有東西,妳就不會放手。除此之外,妳還會故意扔掉手裏的東西。大人幫妳撿起來後,妳又會扔掉,甚至很多次。這些動作也是必須經歷的壹個發展階段,是寶寶強烈意識到自己會拿東西的表現。
十壹個月
在這個階段,嬰兒可以用自己手中的杯子喝牛奶或水。因為經驗不足,喝的時候可能會灑出來,但是不要責怪,要誇寶寶自己會喝水。寶寶該用杯子喝水了,而不是用瓶子。
十二個月
手指的功能日益發達。如果我看到我媽在旁邊寫,我就想自己寫,手裏拿著蠟筆亂寫。為了促進嬰兒智力的發展,我們應該盡量滿足他們畫畫的願望,同時可以告訴嬰兒不要在墻上和床上亂塗亂畫。
手部動作的發展也叫精細動作的發展。大約三個月後,隨著抓握反射的消失,孩子開始無意識地抓握,這標誌著手部動作發展的開始。孩子開始抓握時,往往是用手掌尺側(小指側)握東西,然後逐漸發展到橈側(拇指側),最後發展到用手指握東西,也就是說手部動作從小指側發展到拇指側。
如果兩個同齡的孩子,拿東西靠近小指側的孩子手部動作不如拿東西拇指側的孩子好。另外,手往往是先用中指在手掌上握住,再用拇指在食指上捏。如果孩子能用拇指和食指拿起東西,說明他的手部動作已經發展得相當好了。再次,孩子會拿東西才會主動放松,也就是說,孩子會拿起東西,才會把東西放在壹個地方。
大家都知道“匠心”這個表達,說明手和腦的關系非常密切。大腦的發展使得手的動作得到發展,反過來,靈巧的手可以刺激大腦的進壹步發展。我相信,壹個從小就能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長大後壹定會有壹雙靈巧的手和壹個聰明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