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肉類:牛肉、狗肉、甲魚不準上(戒律規定)。
3.其他:濕的、化生的品種不允許上菜(屬於低檔食品),如蠶蛹、海參等。
因為地域不同,信仰不同,修行方法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做出合理的選擇。壹般情況下,以下事情是出堂時師傅和仙家同時約定的。現在寫出來供那些沒有安排師父或者師父沒有安排的弟子參考。
神仙的供品壹般有三種:大供品和節日供品。壹般壹年供奉三次,在農歷三月初三(據說這壹天也是舉行蟠桃大會的日子,所以仙家也是大節日紀念),在九月初九(鬥姆邢俊升起的日子,因為她是北鬥群星的母親,這壹天也是北鬥末代皇帝的生日 而北鬥恰好掌管人間仙族,所以仙族把這壹天當做壹天。 按照過去的老話,大祭壹般用四葷五素。這種佛法不分保家仙、保家堂口、馬堂口,供奉的供品基本相同。壹般來說,四種肉通常是雞肉、魚肉、肉類和雞蛋。這些在做法和方向上略有不同。
雞肉:為什麽用雞肉?
因為在過去,最早的保家鮮通常是黃瑚兩家居多,又因為黃瑚兩家都喜歡吃雞,所以壹般來說,壹個大供應商是不缺雞的。
此外,還有壹種說法是雞是開悟之物,雞叫後天空開始發亮,所以希望雞通過它的靈氣帶來光明。還有壹種說法是雞在十二支中屬於酉金,代表西方。所以信佛的中國,把靈魂寄托在了雞身上。據說雞能引魂西天,所以有引魂雞之說。
祭祀雞時,壹般有這樣的區別,即保家仙或馬仙仙(本名吳堂口被綁死見物說話)提供生雞,馬堂口(本名文堂口,本名仙家被綁見物說話)和祭祀祖先壹般提供熟雞。
當然,離開大殿的時候,大師會和仙家就這些事情做個約定。還有就是雞頭擺放的方向。通常排在第壹位的包家鮮、包家塘口或仙家,都想把雞頭往裏擺。而馬塘口和老塘門壹般選擇將雞頭向外擺放。不管他們用什麽方向,雞的頭都是擡起來的,不允許轉身,也不允許放在翅膀下面,所以仙家會不高興,因為這意味著擡不起頭,仙家是忌諱的。另外,祭祀雞的時候,壹般都是整雞擺放,不允許切。
至於魚,還是盡量選擇鯉魚為好。過去有壹個古老的傳說,鯉魚躍龍門,變成了壹條龍。對於魚來說,這個表達是用來代表好運和成功。在供應魚的時候,也要求使用整條魚。壹般常見的做法是將魚的兩面用油煎壹點,這樣可以保持魚皮的完整。通常擺放的時候,魚頭是放在裏面的。因為魚頭的方向代表了尊重的位置,這和我們人類的習慣有些類似,所以在端魚的時候,我們壹般會把魚頭指向主人或者貴賓的方向,以示尊重。
肉,按照老規矩,壹般是獻給豬頭肉的,最好是切成方形或者長方形的肉塊。通常要求供應的肉必須帶皮,不能去皮。而且壹般選擇胖瘦,不要用只有肥肉沒有瘦肉的位置。
雞蛋,通常是三個人的,通常是生的。不過馬門口壹般用九個雞蛋,壹般是四生五熟,或者四熟五生,可以裝盤。
壹般來說,水果可以用來做五種素食。壹般仙家和我們自己喜歡的水果有蘋果(表示平安)、橘子(含有聚財之意)、香蕉(取其元寶之形)、桂圓(代表富貴團圓之意)、葡萄(代表多子多孫)等等。壹般以圓形水果為佳。
節日供品壹般指農歷正月十五和地球上的壹些節日,可根據個人和當地習慣選擇。壹般1、3、5種水果可用於節日,每種水果的數量為奇數。因為奇數是陽的,所以仙堂裏供奉的東西壹般都是奇數,偶數都是偶數。因為偶數是陰,所以容易招陰氣。
平供就是家裏有水果的時候,隨手放幾個。沒有具體要求,可以隨便做。
壹般在獻肉之夜燒完香之後就可以去掉供奉時間了。素供可以持續三天,大殿門口不能有供品,但供品擺放不得超過三天,三天必須撤下。
供水:無論是馬塘口還是包家峴,都是壹杯水。盡量每天都換,最好不要超過三天。
酒供:壹般保家鮮是三杯酒,楚麻仙是五杯酒。初壹十五上酒。如果平時看到酒杯裏沒有酒,可以倒滿,但是必須在初壹十五之前換壹個新的。
饅頭:壹般饅頭裏有十五個包加仙,放三疊,五疊二十五個馬鹹,十個為祖,放兩疊。通常情況下,饅頭出鍋後放置冷卻,以保持饅頭的完整性,供應的饅頭不應有皮疵。對於祖先,壹般會點紅點,對於神仙,就不用了。饅頭的做法是以下三種,二層倒放,三層直接放,五個壹堆。
蠟燭:祖先用的白蠟燭,神仙和神靈用的紅蠟燭。
筷子:壹般用紅筷子。有三雙給鮑嘉賢和他的祖先,有五雙給馬先賢。現在很多大廳都取消了筷子,但是必須先和仙家約定。壹般主人出堂的時候會安排。
燒香(在神像或靈牌前)
神仙家的香數,來源於壹生二、三、三事。所以數字三代表萬物之始,代表尊嚴,代表吉祥的組合。
所以數字三被佛教和道教廣泛使用,比如佛教的三聖佛,道教的三清,天地水三官,福壽財星。最原始的馬仙也是用三根香,每根香都分配得很細,胡和黃分得很細,有幾寸。
出道堂的入口壹般會有九支香,因為道教認為九是陽的最大數,表示堂的入口越來越大。
吉林和黑龍江也有十二香,香爐後面中間三根,左右三根,前面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