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是人類歷史上傑出的航海家。他的才華在他壹生所做的壹切偉大事業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在航海、外交、軍事、建築等諸多方面都表現出了傑出的智慧和才華。
從永樂初年開始,鄭和在明太祖朱迪的安排下轉向航海。朱迪對鄭和的性格、才能和學識有充分的了解。同時,鄭和知識豐富,熟悉西方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宗教,外交能力突出。懇請朱迪將出使西域的重任托付給鄭和。
鄭和七下西洋年表:
7月1405,11,34歲的鄭和從南京龍江港起航,途經太倉出海。王景洪率領27800人首次下西洋,於永樂五年九月二日回國(1407,10,2)。
1407 65438+10月13、回國後立即與王景洪、後弦率領船隊第二次下西洋,到達文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
1409年9月,王景洪和當時38歲的費信第三次下西洋。
1413年,42歲的凱馬歡等人率領船隊第四次下西洋。
1417年,46歲的鄭和第五次率領船隊下西洋。
1421年,50歲的王景洪、馬歡等人率領船隊第六次下西洋。
1431年,60歲的鄭和、王景洪、馬歡、費信、龔珍等人率領27550人的船隊第七次下西洋。
1433年,62歲的鄭和在回國途中死於古裏(今卡利卡特)。七月,船隊回國,玄宗賜葬於南京牛首山南麓。
評估:
鄭和下西洋是國家行為,鄭和船隊是壹支強大的戰略力量。顯然,明政府從國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誌)和當時國家的需要出發,派遣鄭和船隊下西洋。概括起來,鄭和下西洋的使命和成果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奉行和平外交,穩定東南亞國際秩序;
2.威懾敵人,牽制蒙古勢力,維護國家安全;
3.發展海外貿易,傳播中華文明;
4.發展海洋產業,鋪設亞非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