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如心碎的雪。欣賞雪,我們的心變得安靜祥和。
當這個世界沒有了移動的足跡,就會變成壹個冰凍的世界。冷酷無情。
朋友,請把妳的心從泥裏拔出來!請騰出壹點空間來承載這個足以讓我們記住我們生命中的感動!
[評論]
這是壹篇人生感悟的文章。文章從精致的地方開始:我畢業時同桌送我的壹張銀杏葉書簽,現在已經發黃了。撿起來讓我感動。所以作者造成了壹種感覺:我們常常糾結於壹些不相幹的事情,卻似乎被冷落和感動了,變得冷漠和麻木。其實“感動無處不在,無處不在”。文章在列舉了很多感動我們的例子後,換了個筆鋒提出了“什麽是感動”的問題,並在文末用壹組排比句從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縱觀全文,脈絡清晰,銜接緊湊,語言流暢,內涵深刻。
在壹個下雪天,有這樣壹個故事
李霞,江蘇
冬天來了,雪花像鵝毛壹樣飛舞。
清晨,我走在街上,無所事事,覺得很冷。
前天,市裏下令,各種廣告、傳單等。張貼在任何角落都應該清理幹凈。為此,城市裏所有的清潔工都出動了,開始全面清掃這座美麗的城市。
我看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和壹堆忙碌的清潔工。
不經意間,我發現對面壹面光滑的墻上貼著壹些傳單和其他的紙張,壹個年老的女清潔工正在小心翼翼地撕著。那些紙好像很難撕。女清潔工用蘸了水的刷子刷它們,然後小心翼翼地用手撕。
我想她的手壹定很冷,但她不怕冷,心裏有壹團火。
她很認真,連續清理了幾張紙。
她去了另壹家。
可是,我看到她的右手舉起來了,卻停在了空中,似乎凝固了。看到她的身體又向墻壁靠近了壹些。然後我又看到她微微搖頭。
發生了什麽事?發生了什麽事?我想知道。
只見她聚精會神的看了壹會,然後慢慢的離開了那張紙,沒有清理。
為什麽不清除?她忘了城市規則嗎?壹連串的問題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嗯,那麽,我想我要去看看。
我剛要開始,就看到另壹個瘦瘦的清潔女工向報社走來。她的行為和老清潔工壹模壹樣:舉起右手,僵在空中;微微搖頭;目不轉睛地看壹會兒,慢慢離開。
我更加疑惑,下定決心去看壹看。
穿過馬路,來到那堵墻的前面。引起我註意的是對妳的搜尋。上面寫著:趙潔,女,14歲...
疑惑解開後我終於明白了壹切。
雪花仍然像鵝毛壹樣飛舞,但我不再感到寒冷...
點評:這個雪天裏的故事很感人,道出了人間真情的美好。故事發生在普通人身上,讓人感受到真情的可貴。文章條理清晰,懸念設置巧妙,可見作者善於策劃文章的布局。語言簡單而意味深長,比如“她心裏有壹團火”“我再也不覺得冷了”。
渴望生病的女孩
江蘇劉金
如果我告訴妳,有人那麽渴望生病,而且生了壹場大病,而且生得很有氣勢,妳會相信嗎?
這是我從壹個朋友那裏聽來的故事。也許是捏造或者誇大,但我相信了這個故事,更重要的是,我被它感動了。
壹個女孩生活在壹個破碎的家庭。父母離異早,她跟著父親。父親的第二任妻子後,她和父親、繼母開始了新的生活。後媽不是那種刻薄的女人,也沒有虧待她,只是冷漠——完全的冷漠。用女生的話來說:真希望她能罵我,哪怕有點兇。繼母帶來的小兒子,自然承受著母親的雙重呵護,得到了父親所有的愛和歡笑。從此,女孩變得沈默。內向、收斂的性格縮小了她的朋友範圍,莫名的自卑和抑郁困擾著她。
壹個孤獨的女孩在如此寒冷的環境中掙紮。這壹切似乎像濃霧壹樣纏繞著她,無論她如何逃避,都無法擺脫。
壹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帶回了她渴望已久的溫暖。那次她生病,她爸爸為此很心疼,就請假在家陪她。繼母也壹改往日的冷漠,專門給她買藥做飯;淘氣的弟弟也變得聰明多了。在這樣的病痛中,女孩實現了她終日渴望的關註,她成了焦點、中心、紡錘。
後來,她學會了這樣壹招:不斷增加自己生病的幾率。嚴重不嚴重,只要不致命,她都願意!
這是女孩子的欲望!壹個孤獨無助的女孩,只能用這種自虐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理想——渴望被愛。壹個整天祈求靠在病榻上的人,心裏有壹種明徹的感覺。
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女生把這壹切都推到了極致。有壹次,她想打斷自己的腿,這樣她就可以在床上躺幾個月,享受幾個月被愛的溫暖。但這壹次,她沒有把握好受傷的尺度,永遠失去了左腿。她壹生都坐在輪椅上。
她坐在輪椅上,也許這次會壹直被註視著,不會有冷漠來攻擊她。
她是不是在想:只要有人愛她,她就會犧牲自己的生命。什麽是腿?
她會安靜地坐在輪椅上,面帶微笑嗎?